“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立夏于布谷声声啼鸣中,挥手与春天作别,推门进入“绿树阴浓夏日长”的季节。
古人云:“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从这天开始,意味着春意藏,夏初长,我们告别了繁盛花事谢幕的暮春,迎来了草木葱茏、枝蔓横斜、清丽明媚的浅夏。
与姹紫嫣红的春天相比,夏天的颜色纯粹了许多,虽然还有不与百花争春的花儿在静静地盛开,但是绿色成了主色调。你到田野走一遭就会发现,葳蕤阴翳的林荫道上,随处可见游人频频举起手机,热情与夏天合影;一畦畦、一垄垄的麦苗,绿意无限,颔首微笑在道路旁;开满枝头的蔷薇,在绿叶的衬托下,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胜雪,氤氲着“满架蔷薇一院香”的诗意芬芳。
享受着一场视觉盛宴,我以为,立夏节气才是最美的模样。没有春的婉约,没有秋的肃杀,更没有冬的冷峻,夏的词典里是一派绿意盎然的生长,它犹如充满朝气的青年,阳光开朗,激情无限,将青春之美、拼搏之美,毫不掩饰,尽情展现出来。那满目葱郁的绿,足可以一扫人们暮春落红的惜春伤春之感,足可以将一个奔放的夏日点燃。
就是如此,面对离去的春天,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从不忘与春天依依惜别。“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唐代刘禹锡的这首《初夏曲》,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初夏时节惜春情感生动表现了出来。
于诗人而言,在徐徐展开的绮丽初夏画卷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寄托着他们对春天的无限眷恋和对夏天的美好憧憬。而在农村长大的我深知,到了立夏,乡亲们变得更加忙碌了。“春争日,夏争时。”这个节骨眼,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已成定局,民谚有“立夏看夏”之说。除草、施肥、培苗,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正所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与土地朝夕相处的乡邻们知道,只有不误农时,才能不误收成。
“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对孩子们来说,立夏了,我们心心念念的除了斗蛋、吃蛋之外,是尝“地三鲜”。所谓“三鲜”,是指蚕豆、苋菜、蒜薹这三样时令食物。
“风暖人间草木香,一笺清淡入夏来。”站在夏的起点,便置身在浅夏最美的时光里,闻着浅浅的香,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暖,我心里满是生长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