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中的废报纸用水化成纸浆,把纸浆染上颜色并捏成大树的样子……
李家震有条不紊地用废报纸创作拼塑作品,反复调整着纸浆的形态。
李家震今年66岁,是黄骅市旧城镇西才元村人。他就地取材,用身边的泥巴、面团、报纸、玉米粒等材料,经过绘画、雕刻、刺绣等工艺,变成一件件构思巧妙的工艺品(右图)。
自创拼塑工艺
李家震从小就对美术有着浓厚兴趣。
高中毕业后,李家震进入黄骅电影管理站工作,负责画幻灯片、电影海报,这让他有机会系统学习各种绘画技艺。
早年工资低,心灵手巧的李家震常常就地取材,用玉米苞做斑鸠羽毛,用防腐处理后的玉米粒做梅花,用废报纸、碎纸屑泡水打浆后做树干。这些不起眼的东西,通过雕刻刀、剪刀、毛笔等简单的工具加工,被赋予了灵性,成为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有近10年创作实践经验的李家震,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河北省首届民间绝活展。评委们不知道他的作品属于哪种工艺,无法报门类。李家震灵机一动,说自己的作品叫拼塑。由此,拼塑这个名字一直被李家震沿用着。
作品多次获奖
李家震的拼塑作品题材丰富,但他创作最多的还是乡间题材。
2010年,李家震应邀带着拼塑作品《故乡水》《秋风一叶落农家》《家园》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河北周的展览。作品中的老井、枯树、农舍等融入了雕刻、泥塑、国画、剪纸等技艺,令人眼前一亮。这3幅作品被选为河北省长留世博会6件展品中的3件。
李家震还携带作品《吉祥农家》,参加了2013年“中国(开封)首届清明文化节工艺美术作品展”,喜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