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一款专属个性分类测评工具走红网络,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新晋社交名片和流量密码。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性格测试,并不准确,不过是某些人的赚钱工具。
(4月26日《沧州晚报》)
【留言板】
@一生平安:当做娱乐看看就行,千万别当真。
@南风:这种东西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沐雨:玩玩就算了,难道还当真了?
@藕花深处:这不就是以前杂志封底上刊登的心理、性格、爱情测试吗?换张皮就成了年轻人的流量密码。
@刘先生:没有什么准不准的,不过是符合年轻人的喜好,他们愿意去传播。
@天使:一点也不准,这就跟所谓的星座看命运一样,骗人的。
@慈云歌:我花钱测试过,感觉被收了“智商税”。
@十七阿哥:我觉得是伪科学。
@小樱桃上线:人的性格是丰富且复杂多变的,分类型就陷入了标签化、刻板化。
@放纵的小清新:用这个东西指导你的生活,你就成了别人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