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1日
第09版:09

消费要量力而行

本报评论员 杜 丽

豆瓣上有一个“负债者联盟”。超万名背负债务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他们有以贷养贷负债100多万元的大学生,有年薪4000元贷款30多万元买豪车的打工族,有借网贷追星打赏的学生。

(据4月12日《沧州晚报》12版)

如今有些年轻人,喊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在各种网络贷款平台的助力下,过着“华丽的生活”,背后却负债累累。每到还贷的日子,就到处借钱,甚至从别的网络平台贷款还债。久而久之,这种恶性循环让年轻人身陷负债的泥潭。

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年轻人超前消费的思想在作祟。如今,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超前消费的意识深入年轻人的骨髓,不花钱追星会被认为“老土”,没有豪车撑不起“脸面”,在超前消费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年轻人的消费水平不断升级,超越了赚钱的能力。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首先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要量力而行。

从一定意义上讲,“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没有错,过高质量的生活也可以理解,但超前消费和过高质量的生活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要遵循可控、可负担的消费原则,不要为了一时的攀比和颜面而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

其次,要严厉打击诱导性网贷消费。如今,网络借贷五花八门,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大学生凭借一张身份证、一部手机就能借到钱,分期付款的方式又减轻了一次性支付的压力,于是,收入有限的年轻人就在不知不觉中钻进了网络贷款的陷阱。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已经对网贷平台进行整顿。银保监会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美好的生活是借不来、贷不到的。与其超前消费,不如量力而行。

2022-04-21 本报评论员 杜 丽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5116.html 1 消费要量力而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