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1日
第05版:05

山里孩子的“民警老师”

经过层层选拔,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周平原离开家乡,奔赴1900多公里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支教——

周平原给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

种下希望的种子

和山里孩子在一起

本报记者 钱冀敏

到广西一个多月,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周平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支教生活。

4月14日一早,周平原照例在支教的安马小学附近晨跑。安马小学坐落在山顶上,晨跑时,周平原看到层山掩映在云海中,云雾波起峰涌,蔚为壮观,给静谧的山区平添了几分壮美。

晨跑结束,周平原元气满满地步行一个小时到山脚下的寨全教学点。这个教学点总共有15名学生,周平原担任他们的英语老师。

“山顶”上的小学

一个多月前,周平原离开家乡,奔赴1900多公里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支教。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交界处,是国家移民管理局驻村支教点。

周平原31岁,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毕业后,成为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他工作之余,一直热心公益事业,资助困难学生,照顾孤寡老人,曾被评为“沧州市学雷锋先进个人”和“渤海新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今年年初,周平原得知广西大山里的孩子们缺少老师,尤其是英语老师。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选派民警开展支教工作的部署,周平原主动请缨,经过层层选拔,如愿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今年2月底,周平原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支教。

“一到三江,我们就参加了由国家移民管理局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组织的岗前培训。培训中,一线中小学优秀教师分享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学教授讲授了前沿的教学理论,这对于我们这些‘新老师’来说受益颇深。”周平原说。

培训结束,安马小学的梁校长开车到三江县城宾馆接周平原前往支教点安马村。

汽车驶离县城,不断向深远的山区行进。安马村是一个靠近山顶的村寨。

汽车沿着山路弯弯曲曲一直向上。周平原说,那不是普通的盘山路,时不时就是300多度调头弯加40度坡,不时听到汽车排气筒轰轰作响,慢了车子上不去可能会熄火,快了随时有会车危险。有时路一边是山一边是谷,就这样一路向上,周平原突然抬头望到了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一些民宅建筑,他吃惊地问梁校长:“梁校长,山尖那还有村子?!”

梁校长笑着回答说:“是啊,那就是安马村,安马小学就在那个地方。”

就这样,周平原第一次来到了“山顶”上的安马小学。

课堂是“立体”的

周平原负责支教的安马村有两个学校,一个是安马小学,一个是寨全教学点。安马小学是1年级到3年级学生,寨全教学点是4年级学生。寨全教学点距离安马小学有3.5公里,步行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周平原负责寨全教学点学生的英语课以及安马小学学生的体育课等。

周平原最难忘的是给山里的孩子们上第一节课。由于此前没有教书的经验,上第一节课之前,他的心里总感觉没有底。他提前写了提纲、准备了草稿,还是觉得不够。真正第一次站上讲台,他才发现所有的准备都只是一个开始。孩子们的热情还有欢闹,让他有些难以抵挡。

第一次上课是给寨全教学点的学生们上英语课。周平原首先进行自我介绍,随后让孩子们逐一自我介绍。孩子们大多很害羞,有的孩子用手挡着自己的脸,周平原就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兴趣爱好等。周平原在和学生聊天中,也了解到他们平时学习英语的情况。和学校的老教师聊天,老教师强调最多的就是,这里的孩子底子差。

周平原心里着急,但一切还得慢慢来。经过一个多月的总结,周平原发现课堂是“立体”的,从板书、课件、讲稿,到同学们的反应、反馈和纪律,再到课堂节奏、教学方法、即兴发挥等等方面,需要一个老师有自己的体系和丰富的积累,否则很难讲好一节课。

现在,周平原觉得课堂上的“武器”多了许多,在纪律上,也敢严肃批评学生了,在英语教学上,更能把控课堂节奏了。另外,在引导、复习、考试等等环节,他也能把握了,他还会用英文歌、小视频等方式教学生们英语,让学生们学起来更有乐趣。

有一次上课前,周平原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由于学生们前一节课课堂纪律不太好,他有些生气,正想着下节课怎么教育他们,突然两名学生来到办公室,学生思红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橙子,递给他说:“老师,送给您的。”然后害羞地转身就走,可刚出办公室门又转身回来了,她说了一句:“老师,你来教我们挺不容易。谢谢您!”

这声“不容易”让周平原瞬间破防,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感受到孩子们的善良、懂事,还能站在老师的角度安慰老师。他非常感动,越发感到对这群善良的孩子,不能和他们着急,要用爱心和耐心慢慢去引导。

深受触动的家访

尽管有一些心理准备,但在第一次测试后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周平原在失望中还是有一些震惊。山里的孩子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周平原就通过聊天、家访、课后补习等多种方式去深入了解孩子、鼓励孩子。

让周平原感到无比开心的是,第二次测试与第一次测试相比,大部分孩子的成绩都有进步,这也增加了他的信心。

现如今,周平原已经利用业余时间对6名学生进行了家访,也正是家访让周平原深受触动。

当地是山区,很多学生家里的条件不太好,有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让周平原深切地感到,这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且孩子们非常缺乏爱的地方。

安马小学的学生来自4个屯子,最远屯子的学生们来上学要走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近一点的路是20厘米宽的梯田小路,远一点的是40厘米宽的硬化路,路上陡坡多,有的地方也比较滑。周平原实地走在这一条条山间小路上,上台阶、下陡坡、穿树林、过小溪,发现孩子们的上学路真的很难走。

离学校最远的那个屯子是比较贫穷的一个屯子,让周平原记忆最深的是去那个屯子的学生阿舟家里家访。

阿舟非常腼腆,得知周平原老师要来家访,她早早地等在家门口,领老师进门的时候,她对周平原说:“老师,我家穷,房子比较破。”

周平原对阿舟说:“这个没有关系,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周平原看到阿舟的家是完全用木头搭成的二层房子,墙板由一块块木头拼接而成,房顶是尖顶并且漏风,一楼特别潮湿、黑暗,到了二楼,能听到脚下咯吱咯吱的木板声音,每个屋的房门比较矮小,高约一米六左右,需要低头通过。

这个房子的住宿条件确实不太好。周平原和阿舟的家人聊天,得知她家主要以采茶为经济来源。阿舟妈妈拿出手机给周平原看阿舟穿着民族服装跳舞的视频和照片,看得出她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非常骄傲。周平原鼓励阿舟的家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可以让孩子走出大山,去更大的舞台实现自己的理想。

每次周平原家访,家长们都热情接待,不愿让走,可无论多晚,他总是谢绝留宿和相送,自己顺着山路回宿舍。

周平原一个人走在漆黑、曲折的山路上,总是在想脚下的路就像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路,可能有很多障碍需要越过去,观念上的、经济上的……他希望把这些感触化作支教的动力,用情去引导、用爱去感召、用心去教授,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本版照片由周平原提供)

2022-04-21 经过层层选拔,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周平原离开家乡,奔赴1900多公里外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支教——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5106.html 1 山里孩子的“民警老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