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1日
第03版:03

任丘石油老工人办起“红色石油文化展”

30年收藏2万多件展品

本报通讯员 曹志丽 黄杉杉 陈子康 本报记者 李圣哲 摄影报道

崔跃刚(左二)为参观者介绍展品。

在任丘市永丰路街道水电社区,有个特别的红色文化展览厅,展出了华北油田老工人崔跃刚30年来收藏的2万多件展品。崔跃刚说,这些老物件儿彰显了油田工人的“铁人精神”。

为了收集石油主题藏品,他的足迹遍布21个省份

“别看我手上这件背心又旧又破,这可是当年石油工人李留富在玉门油田老君庙采油厂获得的奖品。它陪伴李留富参加了华北石油会战,到现在已经60年了。这些老物件儿能体现咱们油田工人的‘铁人精神’。”近日,在任丘市永丰路街道水电社区的红色文化展览厅,几位石油老工人围着崔跃刚,听他讲述石油故事。

今年62岁的崔跃刚曾是华北油田的一名基层干部,也是一名“红色石油文化藏品迷”。30年来,他潜心收集与铁人王进喜事迹、石油工人精神相关的藏品2万余件,共200余种,包括宣传画、桌椅、镜子、衣物、红旗、电话机、陶瓷、纪念章等。

为了收集石油主题藏品,他的足迹遍布北京、天津、陕西、江苏等21个省、市。

摆地摊儿、端盘子、做保洁,他想方设法赚钱买藏品

“我祖辈早年参加革命,爷爷是村里第一批共产党员、游击队员。父亲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母亲则是大庆油田的三八红旗手。后来我父亲转业到油田,先后参加了玉门油田、大庆油田、华北油田会战。”崔跃刚说,家人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

崔跃刚说,他从小生长在油田,深知石油开采的辛苦。1976年,他从大庆油田来到任丘参加华北油田大会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石油工人的艰辛。“夏天的时候,采油厂的工地上没有遮挡物,工人们干活时非常辛苦,汗水会把全身衣服浸湿。到了冬天,寒风直往骨头缝里钻,但大家从来没说过一个‘苦’字。”崔跃刚说。

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崔跃刚。1990年,他决定办一个展览,来讲述中国石油勘探历史,弘扬“铁人精神”。从那时起,他省吃俭用,摆地摊儿、端盘子、做保洁,四处筹集资金,购买相关藏品。

“有一次,我在衡水古玩市场看到一对瓷瓶,瓷瓶上有王进喜‘端水打井’的图画。卖家开价8000元,可我一个月才挣4000元。我先后跑了3次,和卖家软磨硬泡,讨价还价。对方最终被我打动了,以很低的价格将这对瓷瓶卖给了我。”崔跃刚说。

听说他要办石油文化展,油田老员工踊跃捐赠藏品

2015年,听说崔跃刚要举办“红色石油文化展”,许多油田老员工向他捐赠了藏品。这些藏品中,有大庆油田会战时期的老照片,也有他们的工作纪念证、纪念章等,都非常珍贵。

随着展品越来越多,崔跃刚的展览也逐渐规范起来。从借用别人的陈列室,到单位临时提供300平方米的会议室,再到如今永丰路街道正式提供展览场地,崔跃刚得到了多方支持。

“看着一件件熟悉的藏品,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开采石油的场景。这里的藏品见证了我国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激励着大家继续奋斗,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刚刚参观完展览的石油工人彭军宪感慨地说。

2022-04-21 本报通讯员 曹志丽 黄杉杉 陈子康 本报记者 李圣哲 摄影报道 任丘石油老工人办起“红色石油文化展”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5101.html 1 30年收藏2万多件展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