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头转笔刀、减压流沙笔袋、扭蛋橡皮擦……实体文创文具店及网络上层出不穷的花式文具、文具盲盒等,成为不少孩子的“心头好”。普通文具搭载新奇功能,让文具和玩具的界限变得模糊,价格也跃上一个台阶。教育工作者与市场监管部门提示,要警惕玩具式文具对低龄儿童注意力、安全性的影响,倡导使用简单朴素的文具。
“课堂不让用功能复杂、色彩鲜艳的文具。笔袋都得尽量选纯色的,不要有动漫图案、闪光装饰等……”女儿已升入二年级的邓先生称,女儿刚上小学时,自己按照学校要求,从实体文具店和网上直接为女儿购买了所需文具。那会儿孩子不怎么逛商场的文创杂货店,看不到新奇文具,还算好“打发”。但上学一段时间后,就提出想买动物、甜点等造型的橡皮,“估计从同学那儿看到的,提示了她”。
“本子规定了一行多少个格,铅笔要2H型号,尺子要15厘米至20厘米,一侧扁平,另一侧有个坡度。”女儿去年入学的章莉,对文具清单中的相关要求仍记忆犹新。
选购文具时,章莉从不带女儿一起,“她想要的东西肯定跟老师要求的不一样”。
在章莉看来,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自控力较差的年龄段,确实需要老师、家长多加约束。“之前给孩子穿过一双会发光的鞋,第二天老师就打电话不让孩子穿了。说她上课时会去踩一下然后低头看灯,引得其他同学也看。”
小学班主任、语文老师王娜认为,低年级的孩子应尽量使用外形简洁、功能单一的文具,以免上课时总想“摆弄”,影响专注力。
即便只在家里“尝鲜”使用,王娜建议家长也应对文具把好关。“那些盲盒抽奖类的产品,刺激孩子想要反复购买,可能会激发赌博心理。”
据儿童心理专家宗春山观察,不少文具已呈现高度玩具化趋势,向流行、时尚方面发展,实用功能反而退居其次。他认为,孩子喜欢好玩的东西可以理解,但如果对玩具化文具过分投入,要考虑是否是通过玩具、文具来转移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压力与焦虑。
除了看管与限制,宗春山建议家长要多给予孩子陪伴。“如果孩子热衷购买玩具化文具、盲盒盲袋文具,家长可以进一步与孩子探讨,这些东西带给他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有没有东西可以替代?增强家庭亲子互动,填补孩子精神上的相应空白。”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