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二维码这种“黑白小方块”已成为通向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在“智能时代”遭遇的却是冰火两重天:会用的,可以通过二维码满足衣食住行一切需求;不会用或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中尤其是外出时感到处处受限。
(据4月8日《沧州晚报》14版)
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窘境,已经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中国9.4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占10.3%;而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这意味着,有约1.6亿的老年人可能正在遭遇“数字时代”的尴尬与艰难。
而疫情之下,人与人接触减少,数字平台的重要性凸显,这更加拉大了横亘在老人面前的那道“鸿沟”。据《我国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仅有四成中老年人会在网上交纳手机费,三成左右的中老年人会网上购物,使用手机导航,四分之一左右的中老年人会用打车软件或缴纳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
科技发展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对老年人而言,“科技”这两个字却略显冰冷。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老年人感受到更有温度的政策、更人性化的服务,需要我们多多用心,认真对待。
这个问题难解决吗?恐怕也没那么难。比如,服务窗口应该更多地保留一些传统的现金收费窗口,或者设置一些老年人专用通道,又或者遇到具体事项时可以随机处理,别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
在这方面,部门也好,行业也好,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不能只图自己方便,而应该时刻记住,我们的社会还有老年人这个群体,需要社会给他们更多温暖。
另外,从电子产品制造商的角度来说,能不能针对老年人多出一些操作、功能更简单的“老人机”和软件?这在技术上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时代的巨轮轰鸣着己经启航,但别忘了,“岸上”还有那么多老年朋友没有“上船”。我们不能抛下他们,任其蹒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