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8日
第04版:04

打旱地冰壶、开展轮滑运动、外出参加比赛……在沧州市特教学校老师的努力下,他们在心中种下冰雪运动的“种子”——

残障孩子的“梦之队”

孩子们体验冰上运动的快乐

残障孩子学轮滑

冰壶比赛现场

本报记者 祁晓娟 摄影报道

手握球柄,单膝跪地,轻轻一推,冰壶向目标位置滑去。“嘭!”一击完成,孩子们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在轮滑场地,一群孩子们划得飞快,尽情享受着“速度与激情”。

如果不是老师不时地用手语跟孩子们交流,大家很难发现他们的不同——沧州市特教学校培智班和听障班的学生组成了冰壶队和轮滑队。

为了享受运动的快乐,孩子和老师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挑战“不可能”

什么是轮滑鞋、冰壶?怎么滑、怎么玩?比赛规则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以往沧州市特教学校的孩子们一无所知。

因为,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而言,轮滑、冰壶都不是简单的运动项目,更何况还有场地、器材等很多限制。

在沧州市特教学校,这些“不可能”已经变成现实。

沧州市特教学校学生主要分为视障、听障和智障三类。3年前,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冰雪的快乐,老师汪悦和周正分别带领着孩子们成立了轮滑队和冰壶队。

为此,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

首先,并不是每位体育老师都接触过轮滑、冰壶等项目。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下了一番“苦功”,特意请来了外聘教练。

外聘教练没有培训残障孩子的经验。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让教练把技巧教给老师。之后,老师再一遍遍地教给学生。只要有合适的培训机会,学校也会让老师们去参加。

“特别感谢学校,他们创造了非常好的硬件条件,建立了专门的旱地冰壶场地和轮滑场地,才能让孩子们有机会参与这项运动。”老师汪悦说。

新学期开始了,特教学校的冰壶队和轮滑队也要陆续开始训练。“今年,全省还会有冬季项目的比赛,有机会的话,老师们会带领孩子们外出参加比赛。”特教学校老师刘红艳说。

如何让这些特殊孩子学会并且爱上这项运动,老师们付出了太多。

“一无所知就是孩子们初学时的情况。”老师周正说,老师们从零教起,让孩子们学会并爱上这项运动。

成立三年的冰壶队

旱地冰壶打破了冰雪运动的场地限制,是冬季奥运会项目冰壶的普及版。它注重技巧、动静结合,讲究策略与合作,对体能要求不高,比较适合特教学校孩子们体验参与。

沧州市特教学校的冰壶队成立已经三年了。“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并不容易,我要先从普及冰壶知识开始。”老师周正说。

周正先带领着孩子们看视频、看比赛。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了解到“地板冰壶”的发展历史,还了解到了相关理论知识。

怎么让智力障碍的孩子学会打冰壶?这一问题曾让周正绞尽脑汁。

在周正看来,对于培智班的孩子来说,运动技巧的学习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听懂指令。

周正忘不了孩子们刚开始训练时的场景:孩子们拿到冰壶之后,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起点、终点在哪里,更谈不上了解比赛规则。

“对于培智班的孩子来说,打冰壶的时候他们学不会防守,只需要学会进攻。”周正说,给普通孩子讲几遍就能学会的内容,这些孩子们可能需要学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才能掌握。

“培智班的孩子重在参与。对他们来说,只要能完成比赛就是胜利。”周正说。而对于听障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就更多。

在听障学生的训练中,沟通是教学中的一大阻碍。

不能用语言表达,周正就先示范动作,然后让孩子模仿。周正介绍了一个小技巧,即做示范动作时要夸张,甚至要略超过标准动作的范围。他解释说,示范的时候做得比正常动作夸张些,学生们模仿时才能达到正常动作的标准。

在周正的耐心教学下,学生们很快了解了旱地冰壶的来源、规则、正确姿势及评分规则等知识。“在训练过程中,孩子们每打出一个好球,大家别提多有成就感了。”周正说。这些孩子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是他们的毅力特别强。只要是一走上训练场地,孩子们就格外认真。

现如今,在周正的带领下,特教学校成立了由冯帅、李正阳、孙慧冉、肖林峰、杨梦颖5名听障学生组成的冰壶队。

爱上速度轮滑

穿轮滑鞋、系鞋带、戴护具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老师汪悦都要反复耐心地讲解、辅导,手把手地示范。“普通的孩子可能5分钟就学会了,培智班的孩子们得操作一上午,才知道怎么做。”汪悦说。

对于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更需要细心、耐心。培智班的孩子们平衡能力不佳,这些孩子刚穿上轮滑鞋时,不能站立起来,需要老师们一个个去辅助。“刚开始教的时候,有的学生穿上轮滑鞋之后吓得不敢动,有的甚至哇哇大叫。”汪悦说。

老师就一步一步慢慢教,先从站立教起,再教慢慢走步,之后再滑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摔倒对每个队员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受伤也时常发生。但让汪悦感动的是,孩子们不轻言放弃,家长们更是特别支持孩子们参加这项运动。

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汪悦不仅要进行动作示范,还要用手语与他们交流。

“虽然孩子们处于‘无声的世界’,每次看他们训练都揪着心,但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我就觉得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老师周正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孩子们能独立滑行了,汪悦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有机会,她和其他老师还把孩子们带到真正的滑冰场真实感受一下冰面带来的快乐。

有时候,孩子们觉得学不会、滑不好,也会耍脾气。“我反复告诉自己,不能着急,不然孩子会排斥这项运动。”汪悦说,带这群特殊孩子训练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运动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刺激,让他们明白,原来自己也可以像大家一样快。

“每当看见孩子们在冰雪上滑行,享受运动的快乐,滑得那么高兴、快乐,看到孩子们的笑脸,那些气馁、疲惫瞬间都随之烟消云散,心底满满的都是骄傲与自豪。”汪悦说。

现如今,特教学校共成立了两只速度轮滑队。其中,培智队有5人,听障队有11人。

一名正在训练的学生使用手语表达:“在训练过程中,即使摔倒我也不怕疼,我会站起来重新训练,轮滑能带给我快乐,我喜欢穿上轮滑鞋滑翔的感觉。”

尽享运动的快乐

在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时,老师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在电视机前观看冰壶等比赛。看到精彩之处,孩子们还会自发地给运动员们鼓掌。

“看到2022北京冬残奥会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我别提多自豪了。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出去比赛,争取拿到好成绩。”听障班学生李正阳用手语表示自己的开心。

“去年开始接触这项运动,觉得很有趣,所以就坚持了下来。”听障班的肖林峰用手语“告诉”记者,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旱地冰壶。在他看来,看似简单的运动背后考验的不仅有技术还有毅力。

2020年,特教学校的老师们曾带领学生们参加第四届残疾人群体运动会的旱地冰壶比赛。老师周正发现,很多改变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次带孩子出去参加比赛,都能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接触、认识社会。

今年如果有机会,特教学校的轮滑队和冰壶队还将继续外出参加比赛。“不放过任何一次让孩子们增长见识的机会。”老师汪悦表示。

现如今,沧州市特教学校有了听障冰壶队、轮滑队和培智轮滑队、冰壶队等,下一步学校还会组建旱地冰球队。

“他们只要能完成比赛就是胜利。这些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我希望冰雪运动能带给孩子们快乐,也能坚定意志,为他们插上一双翅膀,拥有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冰雪运动带给他们更加精彩的未来。”老师刘红艳说。

2022-04-08 打旱地冰壶、开展轮滑运动、外出参加比赛……在沧州市特教学校老师的努力下,他们在心中种下冰雪运动的“种子”——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3832.html 1 残障孩子的“梦之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