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7日
第09版:09

变味的大赛就该人人喊打

本报评论员 孙崇旺

号称“全国摄影艺术大赛”,一个月内要办三届;初赛头名作品,涉嫌盗自3名国外摄影师;大赛奖牌竟来自种鸡公司……近日,许多摄影爱好者收到“第四届视觉环球杯全国摄影艺术大赛”报名通知。记者调查,这场“全国摄影大赛”疑点重重,漏洞百出。

(据4月1日《沧州晚报》12版)

近年来,一些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大赛频出,动辄挂着“全国”的名头,有的甚至挂出“国际”的牌子。有的大赛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备案的,是正规的,但不少大赛属于“挂羊头卖狗肉”。这个号称“全国摄影艺术大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野鸡赛事”。

“野鸡赛事”目前频频出来作妖,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某些“举办方”摸清了部分人的心理,知道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奖项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于是,在报名环节几乎不设门槛,只要肯花钱就能提高名次。而且,花钱越多,奖项越大。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缺乏监管。这种比赛来钱快而且操作简单,且没有风险,在各方利益的推动下,此类比赛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作为艺术爱好者,参加比赛本无可厚非,但参加赛事时要多留一个心眼:那些让你掏钱买票的赛事别当一回事。

笔者在朋友圈也曾发现有亲友参加一些赛事,最典型的是幼儿园或者幼儿培训机构推荐的“可爱宝宝”的比赛。这种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绑架亲属刷礼物、掏钱买票的行为简直就像抢劫。所以,这就告诫我们,认清这些比赛的真面目,别交“智商税”。

另外,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样的赛事,对那些以赛事为名大搞圈钱之实的比赛“说不”。

类似于“全国摄影艺术大赛”这样的比赛毫无公平公正可言,这不仅仅亵渎了艺术,也挑战了法律和法规的底线。要健全赛事资格审查报备等制度,对各类赛事进行规范化监管,让“李鬼”没有用武之地,让比赛回归本真。

2022-04-07 本报评论员 孙崇旺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3735.html 1 变味的大赛就该人人喊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