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1日
第07版:07

吴桥的王某使用除草剂后,种植的75亩玉米减产。王某将除草剂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告上法庭——

入村“断案”

本报通讯员 纪录珉 本报记者 张楠

“我找了好多次都没要来一分钱赔偿,没想到你们把赔偿款全要回来了,太感谢你们了……”近日,拿着吴桥法院法官帮忙要来的1.8万余元赔偿款,吴桥县于集镇的王某激动地不停感谢法官。

使用除草剂

75亩玉米减产

2021年,吴桥县于集镇的王某在吴桥县桑园镇某农资门市部购买了河南某公司生产的玉米除草剂。在使用除草剂后,王某种植的玉米出现叶子发黄等现象,导致玉米产量减少。王某在事后核算发现,他种植的75亩玉米,每亩损失约200元,总计损失1.5万余元。再加上他紧急补救支出的各项费用,合计损失1.8万余元。

多次索赔遭拒

受害农民打官司

确定损失后,王某先后与销售商、生产商联系,协商赔偿事宜。销售商、生产商均以玉米除草剂有第三方检测报告和农药三证,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为由,拒绝对王某进行赔偿。王某多次交涉未果,无奈之下将销售商和生产商告上法庭,要求他们赔偿损失。

吴桥法院法官祁峰详细了解案情后,先后与销售商、生产商联系。经多次沟通后,祁峰确定了三方的矛盾焦点:在玉米除草剂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生产商和销售商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于是,祁峰组织销售商与生产商的代表一起到王某家所在的村庄调查。

法官组织入村调查

生产商赔偿损失

在村委会,祁峰和销售商、生产商代表详细了解了近两年该村玉米亩均产量,并对比了王某家的玉米与相邻地块玉米同期生长的照片。据此,祁峰认定玉米减产与使用河南某公司生产的玉米除草剂相关。

面对客观事实,生产商代表仍强词夺理,以销售的产品有合格证为由,不愿赔偿。对此,祁峰释法明理,明确告诉生产商代表,根据王某提供的证据和现场勘验结果,销售商和生产商理应赔偿王某的损失。同时,祁峰还向销售商和生产商代表详细介绍了吴桥县农业发展的现状,讲明以质量为本诚信经营的重要性。祁峰的规劝最终得到了销售商和生产商代表的认可。

近日,生产商将1.8万元赔偿款如数交到王某手中。

2022-04-01 本报通讯员 纪录珉 本报记者 张楠 吴桥的王某使用除草剂后,种植的75亩玉米减产。王某将除草剂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告上法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3179.html 1 入村“断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