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29日
第06版:06

吃完饭“泛酸” 警惕食道癌

一吃完饭就泛酸是种什么感受?感觉喉咙里有酸水、胸腔里好像有团火,需要立即吞咽口水或大量喝水才能缓解不适,就算吃过饭一段时间后也不敢平躺……

其实,饭后泛酸不只是不舒服,放任不管可能会对消化道产生损伤,甚至导致食道癌的发生。

胃里的“酸”为啥会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黏膜损伤和慢性症候群,在人群中十分常见。调查显示,大约10%—30%的人几乎每天会发生反流症状,而40%的人每月至少出现一次,典型症状为泛酸、反食、烧心等消化道症状。

烧心是指一种烧灼样不适感,源于胸骨后,并向颈部和咽喉部延伸;

反流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痛、非心源性胸痛、睡眠障碍、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咳嗽、声音嘶哑、反流性喉炎、吞咽困难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是怎么发生的

食管是食物到达胃内的唯一通道,正常情况下,食物不会反流。

在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有一个“单向阀门”,叫贲门,犹如一道安全闸,让食物顺利通过,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

一旦阀门失灵变松弛,出现不正常的开合,胃内压力升高时,就会将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挤压到食管,出现烧心、泛酸、吞咽不利、胸痛、哮喘等不适症状。

胃酸跑错地方带来3个危害

胃酸主要由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它是一种强酸。在胃黏膜的保护下,正常胃酸不会腐蚀我们的身体,可是一旦它跑错地方,会给消化道带来损伤。

跑到贲门 胃酸从贲门上窜到食管里,引起烧心、泛酸,还会表现为反复咳嗽、咽部异物感,甚至出现口腔溃疡、胸闷、心慌等情况。

食管既不耐酸也不耐碱,经常性的反流会让食管发生糜烂,导致反流性的食管炎,形成溃疡。长此以往,食管发生器质性病变,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食管癌。

跑到幽门 胃酸还可能向下到幽门(胃的下端与十二指肠相通的部分)。就会导致十二指肠球部发生溃疡,形成一个糜烂面或者溃疡面。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年轻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偏爱瘦体型的男性。

主要表现为饥饿时隐痛不适,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小时—3小时出现上腹痛,不服药或进食则持续至午餐后缓解。饭后2小时—4小时又痛,进餐后可缓解。

跑到胃壁 正常的胃黏膜表面有黏液层保护胃壁,胃黏膜之间的细胞是紧密连接的,胃酸无法穿透。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烟酒刺激等,破坏了黏膜层的细胞结构,胃酸跑到黏膜下面导致损伤,逐步发生炎症,形成糜烂溃疡,在反复的胃酸刺激下就会形成胃穿孔。

做好4件事减少泛酸不适感

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多因素造成的,可能与防御因素(抗反流屏障、食管酸清除能力和黏膜抵抗力)和侵袭因素(胃酸pH值、酸分泌量)的不平衡有关。

抑郁、焦虑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泛酸问题反复出现。想要减轻不适感,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学会“忌口” 要注意远离以下几种食物,否则会加重不适。

甜食:单糖、双糖可加速胃酸分泌,少吃巧克力、蛋糕等甜食。

酸味果蔬:橘子、柠檬、西红柿、酸枣等会刺激胃产生更多胃酸。

浓茶、咖啡:磷酸二酯酶能够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咖啡碱会降低这种酶的活性。

高脂食物:使胃动力减弱,引起膈肌食管裂口增大,引起反流。

刺激性食物:葱、洋葱、姜、蒜、辣椒、胡椒粉、咖喱等,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过多。

酒精:使胃酸分泌增加,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损伤食管内黏膜屏障。

晚饭少吃点 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把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饭后适当运动,例如散步,促进胃排空。

睡觉别平躺 不管是午休还是夜间睡觉,尽量使用枕头,把肩膀稍微垫高,必要时可把床头位置抬高10厘米,利用重力来抑制胃酸反流入食管。

容易泛酸的人,睡觉时最好保持左侧卧,有助减轻胃部压力。

减轻腹压 主要包括控制体重、穿宽松衣服等。超重者应该减轻体重,体重下降可明显减轻症状。勿穿紧身衣服,裤腰带不要系得太紧,避免用力提重物,这些都会导致腹压增高,加重病情。

生活中要尽可能保持情绪稳定、作息规律、睡眠充足,这些都有利于缓解泛酸。

出现严重烧心、泛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尽快遵医嘱进行治疗,控制症状。

若患者年纪较大,或者出现体重下降、大便潜血阳性、吃东西有梗阻感等症状,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确定胃部、食道是否出现其他病变。

据《生命时报》

2022-03-29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2869.html 1 吃完饭“泛酸” 警惕食道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