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9日
第03版:03

百狮园和运河公园改造提升

建成沧州城市后花园 打造运河畔两颗明珠

本报记者 何晓玲

百狮园效果图

近日,运河岸边的百狮园和运河公园(原生态修复展示区一期)围起围挡,正在施工。记者从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这两个公园正在进行改造提升。

据了解,改造提升后的百狮园和运河公园将更加清新自然,能够为市民提供多元休闲功能,同时,还将保护生态基底和运河风貌,传承沧州运河文化。这两个公园将成为沧州的城市后花园、大运河畔的两颗明珠。

百狮园

打造“一线一环五节点”的景观结构

百狮园与南川楼片区隔岸相对,整体风貌古典、传统。在整体绿化提升的基础上,这次改造提升将重点优化路网、梳理狮子文化、改造主入口,并新增运动健身区等,将打造“一线一环五节点”的景观结构。

“一线”即柳岸滨水线,打造生态自然的河岸缓冲带,营造柳岸长堤的景观效果;“一环”即百狮文化环,闭环主园路,串联文化节点;“五节点”即主入口、百狮桥、沧曲书院、古莲池、狮子乐园。从节点的文化属性出发,融入狮子元素,宜游宜乐。

据了解,目前百狮园地形打造已完成;乔木种植完成2049株。

百狮园入口

将强化狮子意象

改造后的百狮园入口,将强化狮子意象。

主入口以整石堆叠形成卧狮意象,起到点题作用。远处增设景墙,形成呼应。入口景墙具有错落感,采用不同时期的石狮形象与背景墙组合搭配,强化公园的文化属性,丰富入口区域景观效果。入口两侧通过增补树阵、更新铺装、局部点景等方式,丰富观赏体验。

“百狮”重新归类摆放

设五大主题空间

改造提升后的百狮园,将突出“百狮”元素。现场101只狮子将重新归类摆放,设置五大主题空间。

从入口开始,向北边走,沿着“几”字弯的河道,将分别设置“狮子与史”“狮子与运河”“狮子与仕”“狮子与石”“狮子与市”五个文化空间。

主入口处“狮子与史”主题区域,按照时间线索,分析各个时期狮子的特征、文化含义和演化方向,向游人系统介绍中国狮子文化的发展史。

向东北方向走去,将来到“狮子与运河”主题区域。这里的守望石狮寓意沧州人民千年来敬畏自然,以传承保护运河为己任。

在南关古渡东侧将修建一座人行桥,名叫“百狮桥”。“百狮桥”附近设置集散广场,取名“守望广场”。这里将结合人行桥设置休憩场地,通过布置威严的正坐石狮,增加景观廊架及文化地雕,桥上增加望柱石狮,形成庄重严肃的整体氛围。

沿着园路走到沧曲书院,就来到了“狮子与仕”主题区。这里将有很多充满诗情画意的精致小景,让游人感受书院的人文气息。这里以沧曲书院为背景,以笔墨纸砚印为景观元素,结合狮子布置景观小品,将打造以诗书礼仪为主题的文化景观。书院外侧结合柱础石狮,增加8个柱形的教化石狮,提示从求学到做官的8个道理。

在古莲池,将设置“狮子与石”主题文化空间,打造可穿可攀的狮林假山,让人们感受写意山水之美和寻狮趣味。假山选用房山石堆砌,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假山景观,结合折桥、台阶、石洞小路,营造移步易景的古典园林,增加游园乐趣。背景补植垂柳,沿路种植荷花,留出完整水面。

接下来,就到了“狮子与市”区域。市民可以在这里体会市井乐趣。这里利用色彩丰富、动感流畅的曲线,划分空间、引导人流;将VR特效和市民喜闻乐见的舞狮文化相结合,增设趣味性狮子设施,提升场地活力。乐园内部将设置梅花桩与趣味狮子设施,结合沙坑等多种活动区域,满足儿童活动需求。

增加沿河植被

再现柳岸风貌

种植设计方面,百狮园将修复原生河岸植被,补植柳树,再现柳岸风貌。同时,将增加海棠、山桃、木槿、迎春等灌木,丰富特色景观。

根据人流动线,百狮园将在道路交叉口增加植物组团;路内侧增加秋色叶乔木,如白蜡、五角枫等色叶树,营造秋季特色景观段。同时,丰富主入口、沧曲书院、娱乐健身区的色彩及季相,增加滨水野趣。

百狮园升级完成后,除了将延续古典园林空间与风貌,展示以狮城文化为代表的沧州历史文化,还将兼顾休闲游览功能及互动体验。

运河公园

保留核心草坪区域,丰富文化内容

运河公园将继续塑造自然生态的空间与风貌,展示运河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同时提供具有多元功能的滨河公共空间。

综合现状,运河公园结构将进行梳理,保留其最具价值、使用较好的核心草坪区域、现状林地及滨水主园路;丰富文化内容,增加活动体验,打造运河映象。此次改造提升涉及中心场地、乐园设施、运河文化小品、运河文化主题雕塑等。

据了解,目前,运河公园湿地、地形打造已完成;乔木种植已完成3942株;园路、广场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主入口将打造

水工文化轴线

在运河公园的入口处,将打造一条水工文化轴线,利用地雕展示自汉朝到上世纪70年代运河水工大事,体现运河智慧传承。市民沿着轴线进入园中,可以了解大运河的文化传承。

修建运河映象带

设置五个区域

此次改造提升,将在滨河方向修建运河映象带,设置“运河与贸易”“运河与园林”“运河与诗经”“运河与杂技”“运河与武术”五个区域,从不同角度展现运河文明和沧州文化。沿主路将补植柳树,重现昔日大运河畔的风景。

从入口处向北走,首先来到“运河与贸易”展区。

明清两代,每年都有大量的漕粮、煤炭、盐和瓷器途经大运河沧州段运往北京,南来北往的商船代表了运河商贸的繁荣与兴旺。这里将以船只、桅杆、货运情景雕塑为载体,再现运河昔日繁忙的货运景象。

继续沿着河边走,将来到“运河与园林”区域。

沧州古代运河边上的私家名园丰富。“运河与园林”区域将重现运河沿岸古名园场景,利用建筑剪影与植物景石的搭配,形成名园缩影的效果,追溯运河园林文化。

运河公园的运河流动方向很像“Ω”。在“Ω”的顶端位置,将设置“运河与诗经”区域,打造以植物为主的湿地景观,配合雕塑形成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经》中的场景。沧州是《诗经》传世唯一版本“毛诗”的发祥地,是《诗经》的故乡,而运河沿岸是《诗经》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运河与诗经”区域代表了运河儒雅的内涵。

沿着河岸继续向南,将来到“运河与杂技”展区。

明清以来,由于运河漕运发达,带动了沿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给吴桥艺人的杂技活动提供了场所。杂技是运河文化交流的体现,“运河与杂技”区以吴桥杂技观演场景为蓝本,利用“表演+观演”的情景雕塑,让人们仿佛置身古运河的杂技活动中,感受古运河民俗文化。

最后,将来到“运河与武术”展区。

大运河蕴育了武术,也衍生了侠义文化。可以说,沧州人自古的侠肝义胆和运河、武术等元素息息相关。“运河与武术”区以沧州武术标志性动作为浮雕景墙,结合座凳划分空间,分区布置梅花桩等武术器械和现代健身设施,与现有运动场相呼应,形成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武术运动空间;结合绿地空间设置雨水花园,在满足观赏的同时收集雨水,实现水资源的再循环。

休闲核心区草坪

大部分予以保留

运河公园此前最具代表性的大草坪,在此次改造提升的过程中将保留大部分,同时增加背景植物,新增人工湖和儿童乐园,建成休闲核心区。

大草坪可满足婚纱摄影以及放风筝、飞盘、露营等休闲活动需求。新增的休憩场地和乐园,能够满足亲子游乐需求。

休闲核心区将结合地形,加大脊线背景林的种植,对草坪空间进行围合。休闲核心区将构建沿主环路的风屏缓冲林带,围合内部活动空间的同时,能够阻挡风流。

运河公园提升后,将作为城市微度假生态公园、大型活动承载地,打造以自然探索和生态观光为核心的沧州休闲地标。

运河公园效果图

2022-03-09 本报记者 何晓玲 百狮园和运河公园改造提升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1262.html 1 建成沧州城市后花园 打造运河畔两颗明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