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涌现出哪些新业态、新模式?如何让更多老年人乐享智慧生活?
一块智能屏,助力智慧养老
早上7点,视频监护远在老家的年迈父亲;上午10点,语音定时播放少儿节目陪伴孙女;临近中午,一键下单预约“爱心驿站”外卖午餐……去年7月,一块小度智能屏的到来,让孙阿姨过上了智慧养老生活。
孙阿姨住北京市昌平区国风美唐社区,像她一样享受智慧养老的老年人,如今,社区已有200多人。社区博爱养老驿站站长穆艳华告诉记者,智能音箱已成为社区老人日常生活的好伴侣,看孩子、学跳舞、问养生,只需轻声呼唤。
国风美唐社区里的养老生活,是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新业态持续涌现,智慧健康养老理念深入人心。在技术和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产业资源加速整合,形成了较完整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产业投资部主任吴昕表示。
新技术及时救助摔倒老人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及养老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中可供利用的健康及养老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以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一把钥匙。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健康养老的不同场景中,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
“嘀嘟嘀嘟……”电脑上,红色警报突然急速闪烁,系统显示3号房间的洗手间有老人发生意外。服务人员随即赶往现场,救起老人。这是前不久发生在江苏省苏州市斜塘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幕,正是背后的毫米波雷达装置及时发现了摔倒的李奶奶,让危险化于无形。
“过去,一些养老机构往往配备有紧急按钮,但紧急情况下老人可能无力按动,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了从被动报警到主动预警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保护老人。”天与养老创始人卜江勇告诉记者,毫米波雷达技术多用于无人驾驶领域,经过与一家国内智能硬件设备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目前已能通过对老人的运动轨迹分析,实时感应到老人的心率、呼吸和睡眠情况,一旦发生意外,装置可以主动报警,并联动医院对老人进行救援。
“银发专属”智能产品仍面临问题
养老产业成果显著的同时,也面临发展难题。
“一方面,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够,难以适应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当前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适老化水平不一、供应不符合实际需求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晓莺说。
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先行先试,通过整合老人、家庭、健康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
在微信公众号上一键预约体检服务后,便能自动收到体检报告。与以往不同,不仅报告可视化,还增加了一对一医生解读问诊服务。前不久,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先生给父母购买了互联网体检服务。
在平台后端,像王先生父母一样的上千万体检数据,经过用户授权及相关脱敏处理后,善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的智能核保系统,可以向60岁以上人群提供专属的老年医疗险。善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泓兴说:“目前,我们正在加快针对老年人重疾及护理需求的创新型保险产品研发进度,不断丰富‘银发专属’保险产品的供给。”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