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2日
第14版:14

学刻纸

本报小记者(运河小学3年级1班) 王居喆

那天,妈妈带我来到沧州市非遗传习所体验刻纸艺术。

来到传习所门前,好几个同学早已在那里等待了。

我们一起走进一楼展厅,那里的胡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展厅里的艺术珍品:栩栩如生的孔雀标本、苍劲有力的竹刻作品、色彩艳丽的景泰蓝水晶画、技艺精湛的战舰模型……我们深深地陶醉在这传统艺术的神奇魅力中。

接着,我们来到二楼开始体验刻纸。刻纸非遗传承人马振领老师先给我们每位同学发了一块刻板、一把刻刀、一把勺子和两张纸(一张带有图案,一张是不带图案的红纸)。

我们都很好奇,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马老师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勺子可不是用来吃饭的,它的作用是保证刻板的平整,这样才能刻出好的作品。”

“拇指、食指和中指要紧捏刻刀,无名指紧贴刀背……”马老师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刻纸的方法和技巧。

我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刻纸的技术,所以马老师的话刚一结束,我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刻起来。我要刻的图案是一幅元宵节的灯笼。我按照马老师教的先繁后简的顺序,先刻图案中一个碗里的元宵。

可谁知在刻纸的过程中,刻刀好像不听使唤似的,一会儿拔不出来了,一会儿又把图案刻断了……就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妈妈鼓励我刻纸要有耐心,不能贪快,更不能心浮气躁,要控制好力度。

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回想起马老师刚才教的方法,重新拿起刻刀刻起来。这一回,我刻得好多了。

不知不觉我的刻纸作品完成了(上图),妈妈看了看表,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我感慨地说:“真不容易啊!”

妈妈说:“当然了,你看看你的作品还有那么多瑕疵,跟那些艺术家的作品是没法比的。可以想象,那些艺术家们得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啊!

我觉得妈妈说得太对了,看似简单的一件事要想做好真不容易。

这次体验活动加深了我对刻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热爱,我希望这项宝贵的技艺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22-03-02 本报小记者(运河小学3年级1班) 王居喆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0609.html 1 学刻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