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4日
第14版:14

面缓 声静 心安

苏墨

一代智圣鬼谷子有言:“真正高明之人,遇横逆之来而不怒,当非常之谤而不辩,遭变故之起而不惊。”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

遇事最高明的处理方式就是:稳得住脚,收得住音,静得下心。

凡事首要“面缓”

费斯汀格法则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决定的。

换言之,最终导致事情失败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失控的情绪。

遇到事情就动怒,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报道,火锅店里两家人起冲突。

一方一怒之下端起锅子泼向对方,结果却泼到了自己老婆的脸上。

人在盛怒之下,智商是零。

被愤怒支配,最终买单的是自己。

梁实秋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克制脾气,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处事智慧。

古人云:“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愚蠢的人遇到事情,用情绪说话,而智慧的人,懂得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事缓则圆,心缓则明。

遇事缓一缓是智慧,稳住了脾气,才能控制住局势。

处事慧在“声静”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过这么一个问题:“你觉得社交中最愚蠢的行为是什么?”

最高赞的回答是:“不停地争辩。”

遇到事情,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试图说服对方,力证自己的正确。

然而结果却是,情绪的雪球越滚越大,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在心理学上,从起争执的那一刻,沟通的渠道就已经关闭了。

而且,每个人的生长经历、教育程度、认知宽度不同,对事情的理解自然不同。

你为别人,别人未必理解,所以争辩只是浪费口舌、徒劳无益的行为。

正所谓: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为智;三观不同,何必强求。

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适时闭嘴。

遇事贵在“心安”

弘一法师说:“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自先不暇,何暇治事?”

遇到事上,心神都乱了,又怎么能理智地处理问题。

有一句话叫急不择言、慌不择路。

遇事越慌,越容易说错话、做错事。

真正高明的人,越是遇到事情的时候,越是沉得住气。

《礼记·大学》有言曰:“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遇到事情,唯不慌不乱,方能理清思路、洞明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

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他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最终转危为安。就得益于他保持了一辈子的一个习惯:每遇事必静思。

正如他所说:“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纵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也屡次叮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需要冷静,在任何时候,焦躁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静,是解决问题的密钥。

正如古语云:人这一生,不在静心中求稳,就会在浮躁中跌倒。

遇事不怒,才能理智行事;对错不辩,方显格局胸怀;宠辱不惊,自能从容以对。

我们无法左右事态的发展,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2022-02-24 苏墨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0138.html 1 面缓 声静 心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