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2日
第05版:05

滑雪医生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李亚洲在冬奥会上还有个特殊身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云顶队队长。作为中国第一批滑雪医生,他和队友驰骋在雪场上,守护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李亚洲在雪场工作

救援现场

本报通讯员 王涛 本报记者 李小贤

在冬奥会医疗救援团队里,他被称为“医生中最会滑雪的,滑雪圈里医术最高的”。

运动员们在雪场上自由驰骋,一旦发生意外,他和队员们必须能够火速滑雪救援。

他叫李亚洲,肃宁走出的骨科医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他还有个特殊身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云顶队队长。

成为冬奥会滑雪医生

今年48岁的李亚洲是肃宁县肃宁镇东泽城村人。他的父亲是位骨科医生,受父亲的影响,他对骨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名骨科医生,先是在沧州市中心医院上班,后来考取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李亚洲告诉记者,他性格外向,喜欢户外运动。10年前,他被朋友约去石家庄市的清凉山滑雪场,那是他第一次滑雪。

虽然李亚洲滑得不好,但他对此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雪季,他就会去滑雪。几年下来,他的滑雪技术越来越好。李亚洲享受着滑雪的快乐,也一直关注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

中国申办冬奥会成功后,应国际雪联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决定培养一批中国自己的滑雪医生。

得知消息后,李亚洲第一时间报了名。李亚洲说:“雪道救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名医生要想成为专业的滑雪医生,既要有国家执业医师的执照,也要有相当强的滑雪技术。我是医生,又爱好滑雪,有一定基础,期望能为冬奥会服务。”

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北京市卫健委和河北省卫健委从京冀两地多所三甲医院选拔会滑雪的医生,负责赛道的医疗保障工作。经过培训考核,李亚洲成了其中的一员。

2019年初,中国第一批滑雪医生队伍正式组建并开始训练。

冬奥滑雪医疗保障队伍有延庆赛区的高山队和张家口赛区的云顶队两个分队。隶属云顶队的李亚洲和队友们都是来自河北和北京的医务人员,负责云顶滑雪公园的赛道医疗保障,包括空中技巧、雪上技巧、U型场地、平行大回转、坡面障碍技巧、障碍追逐等项目。

两次骨折

李亚洲告诉记者,团队的医生虽然都会滑雪,但真正的救援需要专业的滑行技巧,和大家想象中追求速度、美观不同。滑雪医生在快速的同时更追求稳定和安全。

为了成为出色的滑雪医生,入选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后,李亚洲和队友们开始了4个雪季的艰苦训练和备战。没有经验可遵循,他们就边摸索边学习。他们在狭窄的陡坡上训练横滑降、斜滑降、犁式滑行和穿脱雪板等技术。

李亚洲记得,训练时,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雪场,他们跪在雪地里练习心肺复苏,趴在陡坡上练习滑行,摔倒和受伤都是家常便饭。在训练过程中,队友们遭遇了大大小小的伤病。他就曾两次肋骨骨折。

根据国际雪联规定,赛时如果发生运动员摔伤事故,医务工作者必须在4分钟内赶到伤员身边。为此,李亚洲和队友们进行了上千次演练,目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又快又好地守护运动员的生命健康。

“在赛道上进行雪上救援,需要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中,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并进行救援。最困难的是,只要把手套一脱准备操作,刚过一两分钟手就僵了。”李亚洲说。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李亚洲和队友们都坚持了下来。“培训过程中不但有滑雪技巧培训,还有急救技能、英语的培训等。”李亚洲说,系统培训后,他和队友从具有不同滑雪水平的各个专科的医务工作者,升级成为具备高山雪地救援能力的滑雪医生。

给药品用上“暖宝宝”

今年1月21日,高山滑雪医生进入冬奥会闭环管理。云顶队主要负责空中技巧、雪上技巧、U型场地、平行大回转、坡面障碍技巧、障碍追逐六个赛道的救援保障工作。

李亚洲说:“虽然经过训练后,大家都掌握了世界标准化的应急救援医学技术和专业的滑雪技术,但真正进入实战阶段,心理上的压力还是很大。为了能够取得好的医疗保障效果,滑雪医生必须全力投入。”

比赛时,滑雪医生要分布在赛道中不同的露天点位,随时应对赛场上的突发情况。运动员比赛的时候,在他的高速滑行过程中,他的视线里不允许出现移动的物体,所以即便寒风刺骨,保障人员、工作人员也纹丝不动,以免对运动员的判断造成影响。这时候,李亚洲唯一能做的,就是身背救援包,挺立在雪野上。救援包10余公斤重,里面装着颈托、前臂吊带、骨盆固定带、夹板、止血带等急救装备。

在冬奥会赛道上,滑雪医生需要在比赛前一个小时就位,赛事全部结束后才可以撤岗。由于赛道多,在云顶滑雪公园负责救援的滑雪医生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保暖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李亚洲说:“我们一是靠装备保暖,二是靠倒班。我们配备了雪服和滑雪内衣,医院还特别给我们买了电发热的袜子、背心和手套。我们一个赛道会配备三拨人,山上、半山坡以及山下每组各三人,同时会配备2—4名机动人员进行倒班,每次倒班时让一个人到下面的医疗站暖和一会儿,休息一下。”

医疗装备同样需要保暖,药品怕冻,滑雪医生就把一些药品分装成小袋,贴身放兜里。他们还买了一些厚的防压铅笔袋,外面贴上暖宝宝,这样药品就可以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

争分夺秒救援

在高山滑雪项目中,运动员的滑行速度极快,很容易发生撞击、摔伤。一旦意外发生,运动员的伤情通常比较严重,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在冬奥会的赛道上,李亚洲每天的神经都是紧绷的,他们遇到的伤情,小到鼻子出血、磕掉几颗牙,大到四肢骨折、失去意识的都有。

有一次,一名运动员摔倒,头部受伤,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的情况。他们火速救援,对伤者进行了气道开放,给氧和颈部固定,然后由直升机快速转运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这名运动员终于脱离了危险。

李亚洲说,雪场也是拯救生命的“战场”,救援快一点,危险就少一分。

严苛的保障措施,为医疗工作高标准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测试赛及冬奥会比赛期间,滑雪医生多次出色完成紧急救援任务,得到了国际雪联的认可和赞扬。

冬奥会圆满结束了,但是李亚洲并不能“休养”,除了冬奥会后续的一些工作需要处理,他们马上就要投入到冬残奥会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中。

“缺席”

李亚洲和队员们驰骋在雪场上,争分夺秒救助受伤的运动员。而在他们家中,是家人无时无刻的支持和牵挂。

这个春节,李亚洲又没回老家过年,这已经是李亚洲因工作“缺席”的第6个年头。

冬奥会期间,知道儿子工作特殊,父亲李书元很少给他打电话,只能从媒体和李亚洲发来的照片、视频关注着儿子。

“其实挺想儿子的,但不想耽误他的时间,不能让他分心。”李书元说。

说起儿子滑雪医生的工作,李书元满脸心疼。“高山滑雪运动极具危险性,亚洲在集训时曾经两次肋骨骨折,因为长时间在山上训练,紫外线强,还被晒成了‘花脸’,脸上都脱了一层皮……”

除了心疼,李书元更多的是理解和自豪:“儿子艰苦的付出就是为了给冬奥会高山滑雪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他不仅代表着自己,也代表着团队,代表着中国的医疗水平,任何时候都不能出一丝的差错。”李书元说,“我们在家里为他加油鼓劲,等他完成任务后,我们一家人再好好团聚。”

(本版照片由李亚洲提供)

2022-02-22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李亚洲在冬奥会上还有个特殊身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云顶队队长。作为中国第一批滑雪医生,他和队友驰骋在雪场上,守护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9889.html 1 滑雪医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