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1日
第05版:05

运动员医疗站里的沧州医护人员

他们驻守赛区运动员医疗站,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下进行医疗救护工作。争分夺秒,快速救援;做好防疫,确保安全——

救治

转运

本报记者 吴艳 本报通讯员 赵晓堂

元宵节这天下午,张家口崇礼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1摄氏度。邱磊磊和同伴执行完转运任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救援快一点,危险就少一分。”邱磊磊说,在冬奥会赛场为运动员做医疗救援保障工作,他和同事心中只有一个信条:快速行动,安全救援。

时刻准备着

29岁的邱磊磊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院前急救中心的一名护士。今年1月,他被选为冬(残)奥会医疗保障队中的一员,和队友们一起来到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崇礼赛区,负责医疗急救转运等工作。

经过集中培训,1月6日,邱磊磊正式进驻赛区运动员医疗站。通过前期的强化学习和实战演练,邱磊磊已经能更熟练地使用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机等设备。他们还制定了各种处置预案——胸部外伤救援方案、头部外伤抢救流程、运动创伤患者的紧急气道管理……他们学习推演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并在不断模拟演练中优化急救方案。

“运动员受伤部位几乎涵盖了人体所有主要部位,包括头、颈、背、胸、腰、腿、跟腱等。由于大部分比赛速度快,运动员也经常会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张家口赛区承接的冬奥会项目全部是雪上项目,比赛时运动员速度很快,伴随的损伤发生风险也更大。虽然我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但我们都很有信心。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能够参与到国际赛事保障工作中来,我非常自豪。”邱磊磊说。

由于疫情原因,邱磊磊和同事工作时要做到“二级防护”,全程穿防护服操作。邱磊磊说:“工作时我们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操作,但是雪上救援时,除了技能之外,随时准备、快速行动,是对医护人员救援工作很重要的要求。”在寒冷天气中,一旦有任务,要求医护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并进行验伤、救治和固定等工作,然后把伤者拉回医疗站进一步进行检查治疗。

一辆救护转运车共3人,一位医生、一位护士以及一位司机。每次有任务,大家都是紧密团结、通力合作。

“保障完成任务,不辱使命。”当走上岗位的那一刻,这句话就成了邱磊磊和同事们铭记在心的信条。

争分夺秒

1月15日,邱磊磊和同事接到赛区医疗官的通知:一名外国雪道塑形师受伤,请求援助。

他和同伴火速赶往事发地。在距离伤员还有一段路程的时候,转运车不能驶入了。他们只得下车。

“时间就是生命。”伤员急需救助,邱磊磊和伙伴带着医疗箱和担架,坐上了雪地摩托车前行。

摩托车飞驶,雪花飞溅,他们却没有心情欣赏雪景。仅用了3分钟,他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伤员的大腿内侧被铁钉划伤,伤口长约3厘米,很深,能看到外翻出来的肌肉,血流不止……邱磊磊和同事急忙为其止血、包扎。考虑到伤口是被金属器物划伤,他们建议将伤员转运到医疗点,对伤口进行进一步处理。

他们齐心协力,将伤员用担架抬上转运车。当转运车驶向医疗站的时候,他们的心依然没能轻松下来。

“运动员受伤后,黄金救援时间只有几分钟。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在比赛现场争分夺秒救伤员,紧张程度不亚于运动员争夺金牌。”邱磊磊说,“在救援的路上每快一点,运动员受伤后的痛苦和危险就会减少一分,为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在后来的数天时间中,他们一直在对这位伤员进行伤口护理。每次他们出现,这位伤员都会竖起大拇指,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谢谢”。

但愿“只守护不出场”

1月24日,邱磊磊和队友第一阶段的工作顺利完成。按照防疫要求,他们要在酒店隔离7天,为第二阶段工作做准备。

除夕那天下午6点多,邱磊磊收到了隔离结束的命令,他们要转移到新的工作地点。

搬运防疫物资用了近2个小时。晚上8点钟时,他们才收拾妥当,从隔离点驶向新的工作地点。

经过核酸检测,再办理完入住手续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这天晚上,他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给父母拜年,“我这里一切都好,你们放心吧。”

打完电话,邱磊磊来不及洗漱就躺下休息了。因为夜里也可能有救援任务等待着他们,他们需要保持充足的体力。

幸运的是,当天夜里,并没有紧急任务,邱磊磊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早上,在食堂里,工作人员为他们煮了热气腾腾的饺子。

队友们开着玩笑说:“大年初一的速冻饺子,真香。”

这个好觉和这顿饺子,让医护人员感觉很幸福,“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只守护,不出场,因为我们一旦出场,就意味着有运动员受伤——这也成了我们的新年祈愿。”

每一个流程都不能马虎

同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的刘刚被分配到了核酸检测组。和他在同一个组的,还有同事王晶。

46岁的刘刚是老年病肺病胃肠肝病科的医生。王晶是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

1月15日,接到上级部门通知,他们要参加河北卫健应急采样队,为冬奥会进行医疗保障服务。

刘刚担任沧州队的领队,带领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市人民医院、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20名医务工作者赶赴张家口。

因为要在24小时内出发,刘刚都没来得及和在外地进修的妻子见面就踏上了行程。

刘刚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和同事们的工作状态:

又下雪了,凌晨4点30分起床,迅速洗漱,为晨起运动员核酸采集做准备。酒店规定每日6点至9点为核酸采集时间,为了让每位运动员都能顺利采到核酸,我们要延长半个小时左右,也就是需要5点30分到岗,9点30分后撤离……

上午11点多,我们采集完核酸并与核酸转运人员办好交接手续后回到二楼驻地,先在一脱间消杀、摘面屏、脱防护服,再到二脱间摘帽子、口罩、手套,出二脱间关闭房门,进入消毒间……

晚上7点多,又到了我们值班的时候。流程和上午差不多,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到电梯、采物间、大厅、洗衣房等位置采样……

我和王晶医生住在一个房间。我们不能随意外出,实行封闭式管理,打饭、扔垃圾、接送物资都要走清洁通道……

“为了所有人的安全,我们的工作必须严谨而细致。”刘刚说。

除夕那天,为了营造气氛,人们都在防护服上写上了醒目的“除夕快乐”几个字。工作完成后,大家将盒饭摆到一起,手拿饮料共同庆祝新春佳节。

饭后,刘刚发了一条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心声:我在冬奥一线医疗保障,你在家中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壬寅虎年,我们祈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河清海晏,岁岁平安。

入党申请书

刘刚和王晶本来就是同事,这次在一块工作,更成了伙伴。

因为离沧匆忙,刘刚没来得及去理发,穿着防护服时,头发太长会挡眼睛。王晶大夫见状,自告奋勇地要给他剪头发。

王晶在清洁区找了一把剪刀,拿塑料袋做了一个围挡,当起了理发师。

剪发完毕,刘刚一边照镜子,一边掏出手机自拍了一张,留下了这段特殊的经历。

在采集核酸的间隙,刘刚他们还要对特殊房间进行消毒。

做这项工作时,他们需穿着防护服,背着20公斤重的器械操作,但是他们干劲十足。“不管是哪一项工作,我们都要尽职尽责,运动员高高兴兴来参赛,平平安安回家去,这是我们的目标。”刘刚说。

不工作时,他们会在房间里看冬奥会的赛事,为祖国的运动健儿加油。

刘刚说:“运动员们赛场拼搏的身影,带给我们的是精神上的愉悦。中国健儿争金夺银,为国争光,我们看得热血沸腾。想到能为冬奥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内心充满了自豪。”

这段特殊经历,也让刘刚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了更多的思索。大年初二那天,刘刚将写好的入党申请书誊写工整,交到了临时党支部负责人手中。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2-02-21 他们驻守赛区运动员医疗站,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下进行医疗救护工作。争分夺秒,快速救援;做好防疫,确保安全——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9698.html 1 运动员医疗站里的沧州医护人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