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芳辰
这个春节,李太空格外关注500公里以外的崇礼冬奥会赛场的情况。
但他的关注点和别人不同。
比赛时通信运行情况如何,这是他最揪心的事;比赛时没有出现任何通信故障,这也成了他最欣慰的事。
在那个冰雪世界里,曾留下他翻山越岭探基站的印迹,留下他为做好通信运营工作挨饿受冻的记忆……
“我们的前期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在微信圈里,一直保持与张家口通信人员的业务联系,远程指导操控排除通信故障。”李太空说。
被低估的“冷”
李太空今年38岁,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沧州电信网络运营维护政企支撑中心的一名员工。
在1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从没想过,自己的人生有一天会和冬奥会联系起来。
去年初秋,李太空收到了“支援冬奥人员入选通知”。那一刻他心里想的是“保证完成任务,一定不负众望”。
去年10月中旬,他和河北省其他城市的几名同行赶往张家口崇礼的冬奥建设场馆,进行通信设备的维护工作。
说起那段经历,李太空说:“终生难忘,永远自豪。”
“你体验过张家口的冷风吗?真的能把人冻哭。”接受采访时,李太空给了记者这样一个开场白。
去年10月中旬,他接到通知,前往张家口崇礼开展通信保障工作时,对寒冷还没有太多的认识。虽然通知单上特意注明“请支援人员随身携带较厚的衣物”,但李太空以为“也就是沧州冬天的温度”。可是到那之后才明白,他严重低估了张家口的寒冷。
“当时正值10月中旬,咱们这边温度正是舒适的时候,正午还会热一些,所以只带了一件羽绒服,以为足够御寒了。”李太空说。
在崇礼一下车,李太空就被一股强有力的寒风吹了个趔趄。
“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地疼。我抬眼向四周望了望,四周群山环绕,盘山公路在眼前重叠交错。”李太空置身现场,才意识到他工作的环境是怎样的严酷。
一个山坳接着一个山坳,他们步行去往工作区域,一路上哈气成冰,眼镜很快就被糊上了一层冰。
走了约10分钟,他们一行6人,第一次被冻得眼泪在眼圈打转。
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放慢速度,继续向工作区域前进。
想不到的“远”
在维护通信设备的那段日子里,李太空瘦了好几斤。
大山里生活不便,食物种类比较单一,又加上当时一些场馆设施正在建设中,他们的日常生活面临着很多困难。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们一干就是一天,中午和晚餐经常是推迟到很晚,即便是吃饭,大部分时间也是吃当地的莜面。
云顶区域、太舞区域、枯杨树区域、国宾山庄区域、文创和会展区域、奥运村区域……冬奥赛场上,需要通信维护的地方划分成了各个区域,李太空和同事们每人负责一个区域,各司其职。
每个人哪怕是负责一场一馆,也必须了解各个区域的通信情况,“要摸清通信覆盖情况和走向分布,首先就得去各个移动通信基站摸排探查,搞清楚机房资源信息。”李太空说。
在太空遥感卫星图上看,几个地点看上去近在咫尺,可是真要置身其中,才知道几个区域之间隔着座座大山和条条沟壑。
为了他们进山方便,当地有关部门派了一辆工程车随行。但大山里走着走着就没有路了,他们只得下车步行。
在一次去往云顶区域探查基站的时候,李太空真正体会了翻山越岭的艰难。
云顶区域范围大,卫星地图上呈现的面积是其他区域的3到5倍,可放到实际中,却比预想的面积还要大得多。
区域里地形变化多端,要翻过几座山才能抵达目的地,车走到半路,没有办法前进,李太空只得步行进山。“常年在平原生活,平常也缺乏锻炼,走完3公里的山路,人已经累到了极限,连喘气都困难了。”李太空形容那一刻的感觉,“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背后是领导的嘱托和同事的信任,有再多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上山,下山,一次次翻山越岭才能到达目的地,又冷又累的李太空和同伴用了数天时间,终于摸清了所有基站、机房的准确位置和机房内的运行情况。
连续的山区高强度工作,李太空双腿和双臂常会不由自主地颤抖,“估计这一辈子的山,都在这段时间爬完了。”李太空笑着说。
排除故障的“难”
李太空和同事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每个场馆编制运营维护手册。
这是一项精细繁复的工作。
所谓一馆一册,是冬奥会赛场上的体育场馆必须要有的一套运营维护手册,而这套手册的制定,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全凭他们自己摸索。
“运维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地下光缆的走向,光缆走向是隐蔽的,有可能因为施工、地形变化或者出现故障而随时改变走向,所以确定光缆的走向是非常重要的。”李太空说。
李太空到崇礼支援的时候,一些奥运场地还在建设中,施工的过程中有时会破坏光缆。因为在地下,光缆的修复和排除故障工作都变得很困难。
一点点地摸排,“我们只能判断出故障点大概的位置,至于光缆的其他问题,需要凭借前期的建设资源和经验进行判断。”李太空说。
一点一点抠数据,一次一次测试,一条光缆的现场排查有时需要数小时。
早上8点开始工作,到晚上8点多才能回到住处休息,一天下来,他通常冻得手都握不住笔了。
有的时候需要加班,李太空干脆就在机房里席地而坐,拿着笔记本就地办公。他全然顾不得身下是冰凉的地面,门外是呼啸的寒风。
手僵硬时,他能做的,就是对着手哈哈气,或者裹紧身上的羽绒服……
从野外到场馆,一个月的时间,他和同事们摸清了上万个数据,仅记录本上就达到了一百余页。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套河北电信张家口分公司冬奥会网络通信保障手册终于编制成功。其中包括保障人员联络表、网络概述、现场保障标准动作、故障处理标准动作、物资储备情况等。
他们还在总手册的基础上,又根据每个场馆的不同作用和特点,制定了分手册,方便使用。
永远难忘的“苦”
“通信保障就是为今后的比赛、转播、网上冲浪、消防救援、应急事故处理等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保证网络有效覆盖。现场通信网络使用时安全、及时、有效,这就是我们前期工作的意义。”李太空说。
通信支援不是简单的支援完毕就结束了,还需要对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进行手册的更新。
春节前,李太空再次返回了崇礼,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和更新手册工作。
“一般一线工作人员都在白天工作,因为涉及铺设光缆和架设信号杆的问题,所以只能趁晚上的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李太空说。
课程结束后,他还需要熬到晚上12点,再进行网络割接工作。
网络割接就是利用晚上使用网络的用户减少后,对网络做一些维护优化。网络割接完毕后,还需要自己验证一遍业务是否恢复。
这样一忙,通常要到深夜三四点钟。
除了短暂的睡觉时间,李太空和其他同事们几乎黑白在忙,“第二次去,待的时间比较短,只有七天,所以要尽最大可能不留问题和遗憾。”李太空说。
李太空每次培训的时候,都带着设备,他制作实操课件,让所有培训人员现学现做,直接上手解决,他在一旁监督指导。
春节前,全部的工作交接完后,李太空回到沧州。“能走上冬奥会的建设场地,为冬奥会做些工作,内心说不出的自豪和骄傲。那些苦和累都成了永生难忘的纪念。”李太空笑着说。
(照片由李太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