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国人心中最温馨最甜蜜的节日。如果把除夕视作是春节序曲的话,那么,元宵节就是它的另一华章。它们一前一后,相映成趣共同妆扮着新年,让这个盛大的年节氤氲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小时候,我从书本上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热闹的节日,从此,便记下了这个令人浮想联翩的佳节。后来,我年事稍长,对元宵节的印象越发变得美好。在我的记忆中,刚吃了大年三十的饺子,辛劳的父母还没休息几天,便又会筹划起过元宵节的事宜。
小时候,家里条件还不是很富裕,过年的灯笼都是由父亲一手扎成。选个吉日,父亲会从供销社买来红纸、彩条,之后用铁丝扎牢,糊上红纸飘带过后,一个造型别致的花灯便在父亲的巧手下诞生了。
看着父亲做好了花灯,对元宵节的渴望不由得变得越来越迫切。满心期待中,正月十五这天终于到了。
一大早,母亲便忙碌起来,只见她将前一晚泡好的糯米放入磨盘,一边推着磨,一边细心地往磨眼里添加糯米,待磨好后再用白布过一次滤,包上芝麻、花生等馅料后,搓成圆圆的球状,一个个玲珑可爱的汤圆便呈现在眼前。
早年间,限于家境,母亲做的汤圆馅料简单,口味也比较单一,后来,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中的收入开始增多起来,过年的物质也越来越丰富,可供选择的馅料也日益多元,除了芝麻、花生,还增加了核桃、桂圆干、枣泥,口味自然也是鲜、香、甜、酥爽口极了。
正月十五的夜晚,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有滋有味地品尝母亲做的元宵。大家边吃边聊,欢笑始终萦满整个厅房。正说笑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乡邻的轻唤。原来,是村里舞狮队的成员邀父亲一起去表演。当然,一同前来的,还有我的玩伴,他们每人提着一盏亮闪闪的灯笼,说一起去看表演。为了挣足颜面,每每我都会偷偷央求父亲把家中的一盏红灯笼取下来,擎着它,跟着小伙伴们去给大人们助兴。
随着“咚咚锵”的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舞狮队两人一组,擎着色彩绚丽的狮袍,一前一后地跳跃着、腾挪着、奔跑着,让节日的夜晚充满了生命的律动,也把表演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人声鼎沸里,我们一家为父亲的表演热情鼓掌叫好。听到大家的喝彩,父亲和大伙都会舞得更加卖力。这种发自内心的鼓励,如铿锵的鼓点,敲击着大家心房,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舞得虎虎生威,每每到了此时,乡人们过元宵节的兴致也会倍而高涨。
岁月悠悠,一晃多年过去,可儿时过元宵节的情景依旧常常浮现在眼前,想念着母亲糯甜的汤圆、父亲耀眼的灯笼,以及生龙活虎的舞狮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