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5日
第15版:15

元宵节里忆元宵

■张晓杰

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特色美食,如春节的饺子、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当然少不了元宵节的元宵。很多人告诉我北方用馅料在黏性的面里滚出来的叫元宵,南方用黏面皮包起馅料做出来的叫汤圆,但我还是习惯把母亲包出来的大黄米面红豆沙馅的圆团子称为元宵。

大黄米用的是自家地里种的,母亲提前两天将米泡好,放到屋里控水,控到米有一点点潮,但不湿的程度就可以了。这样的米一捏就碎,把它拿到加工厂里加工成大黄米面,就成了做元宵皮最好的原料。刚加工好的大黄米面,需要在大铝盆中铺平放到院子里晾凉。整个晾晒的过程,要时常翻一翻,避免它们在冷却的过程中结块。

红豆沙是用自家种的红小豆做出来的。正月十四晚上,母亲把红小豆洗干净,放在水桶里泡着。正月十五一早,把泡涨的豆子捞出放到锅里放适量的糖一起煮。锅底下烧的是玉米杆,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煮的时候往豆子锅里加水也是个技术活,全靠母亲把握,加多了做出来的红豆沙馅太稀不好包,加少了红小豆煮得硬,做出来的红豆沙不够细腻,吃起来口感太干。

母亲将煮的软烂的红小豆放到盆子里,稍微晾一晾,然后把它们团成团,放到清洗干净的饸饹床子里,像压饸饹那样反复压两遍,这样压出来的红豆沙口感细腻顺滑,味道棒极了。

煮一锅小米粥,用热米汤来烫大黄米面,这样制作出来的面皮特别柔韧,不易开裂。母亲一边往大黄米面里加米汤一边用筷子搅,慢慢地将面和米汤搅成均匀的拇指肚大小的面疙瘩,稍微晾两分钟,不烫手了就开始揉。因为包元宵的面对软硬度和均匀度要求很高,太软、太硬或不均匀都会使包好的元宵开裂变形,所以母亲揉面揉得特别认真。将面团揉得软硬适中、表面细腻均匀后,用洗净晾干的屉布将面团盖住醒一下。

等红豆沙凉透了,面也醒好了,就可以开始包元宵了。包元宵时,取一块面揉成球形,再按成中间厚四周薄的圆形面皮,要稍微厚一点儿,然后舀一小勺豆沙馅放到面皮上,馅不要放太多,否则皮就会变薄,一下锅很容易裂开露馅。

包时把面皮放在左手手心上,放好馅后左手微微攥起,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将皮慢慢捏起来,要尽量把皮往一块捏,捏成一个球,把馅团整个包到里面,然后在手里揉一揉,团成圆圆的球形,再放到大黄米粉里滚一滚、搓一搓,一个元宵就做好了。

母亲动作熟练地忙碌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元宵就包好了。

点火烧水,水开以后,把元宵下到锅里煮,煮三五分钟后,厨房里开始飘出元宵特有的甜糯香气,再煮个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捞到盘子里,黄黄的、圆圆的,让人看着就忍不住流口水。

母亲已经很多年不包元宵了。如今,每到元宵佳节,超市里和市场上都摆满了各色各样各种馅料的元宵和汤圆,却再也吃不到曾经的味道了。

当母亲和岁月一起渐渐老去,母亲亲手包的元宵那份甜美味道留在了记忆深处,但她的爱依然伴我走过一季又一季元宵佳节,这些流年时光,终将像元宵的味道一样,刻骨铭心。

2022-02-15 ■张晓杰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9187.html 1 元宵节里忆元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