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长津湖之水门桥》无论是制作规模还是票房反响,都称得上是“超级大片”。影片从预售开始就领跑春节档,上映前五天的预售票房已经破亿元;大年初一上映首日的票房高达6.57亿元,成为史上春节当日票房的亚军。昨日,《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总票房已经突破27亿元。
该片的导演徐克形容,《长津湖之水门桥》比起前作“更寒冷,更热血,更残酷,更火爆”。有了《长津湖》的铺垫,这一部的剧情紧紧围绕“炸毁水门桥”这一目标展开,在小切口之下,《长津湖之水门桥》节奏更紧凑,更接近一部标准的战争商业大片。
悲壮战斗打动观众
前作《长津湖》用3小时的篇幅全景式展现长津湖战役,从美军仁川登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作战,一路讲到美军撤出兴南港。而《长津湖之水门桥》则聚焦到美军撤退前夕的一场重要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计划炸毁水门桥,以截断美军撤退的道路。在片中,执行这个任务的就是《长津湖》中的“英雄连队”七连。
《长津湖之水门桥》在故事上更加流畅;不同于前作《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共同执导,《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大部分工作均由徐克带领的团队完成,电影的风格因此更加统一。
水门桥为何如此关键?片中,水门桥是一座背靠悬崖的半悬空通道,这里身兼发电厂、水坝等功能,还是美军撤往兴南港的通道。导演徐克曾在采访里解释:“如果志愿军把这座桥炸掉,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坦克、车辆就会难以通过,志愿军就有时间赶上来。”
影片也没有回避双方实力的悬殊,先头部队九连拼尽全力,仅把桥炸出一个小洞;主力部队七连的战斗更是悲壮,面对装备精良又占据地理优势的美军,七连战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影片本身在故事和情感上都能自圆其说:虽然志愿军最终仍没能把桥完全炸毁,但他们不仅让装备精良的美军损失惨重,更展现出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毅力,最终让美军仓皇撤出朝鲜;志愿军战士不惜用生命与热血守护家国的举动,成为这部影片的情感触发点,打动了不少观众。
伍万里成长更完整
前作《长津湖》以新兵伍万里(易烊千玺饰)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不服管教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士兵的故事。而《长津湖之水门桥》则让伍万里的成长线更加完整。
徐克曾在采访中表示,伍万里这个人物代表着观众的视角,“带着观众一步步理解军人是怎么回事、战争是怎么回事、这段历史又是怎么回事”。在前作中,伍万里在经历了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开枪、第一次扔手雷、第一次面对同伴的牺牲之后,逐渐适应战场,观众也因此对长津湖战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到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影片则借伍万里这个角色,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军人的责任有了更深的挖掘:其他志愿军战士的牺牲让伍万里快速地成长,正如扮演者易烊千玺所说,“他从一个‘愣头青’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士,他不再追求成为一名英雄,而是逐渐懂得了自己的使命”。
演员睫毛挂着冰霜
总监制黄建新表示,《长津湖之水门桥》“要让观众体会到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而不是一场科幻的、未来的战争”。影片虽然也使用了不少特效,但剧组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下拍摄,就是为了还原当时严酷的作战环境和志愿军战士在这种环境下的真实状态。
《长津湖之水门桥》大多是在冰天雪地里的戏份,在大银幕上可以清楚看到,不少演员连眼睫毛上都挂着冰霜。而据黄建新回忆,拍摄过程中,最冷的一天甚至低至零下31℃,“演员做完剧烈的动作之后就会出汗,他们候场的时候汗水就会结冰,衣服局部就会变硬”。
严酷的拍摄环境最大限度地让演员们贴近了角色。李晨说:“鼓风机都快贴在脸上吹了,风是会迅速把体温带走的,这让我真正记住了生理上对抗寒冷的过程,那种状态是很难表演出来的。”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