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07日
第04版:04

任丘66岁老人彭栓成40多年如一日——

义务为行动不便人员上门理发

本报记者 杨玉霞

大家为彭栓成点赞

坚持义务理发40多年的彭栓成

“这个‘赌’我输得心服口服。”在医院的病房里,崔国英老人的女儿边说边给彭栓成伸大拇指。彭栓成边给崔国英理发边说:“举手之劳的事。”

打赌

今年66岁的彭栓成是任丘市华北油田供应小区的一名居民。从1974年至今,他凭借自己曾在军营为战友理发的手艺,坚持义务理发40多年。

前些日子,90多岁的任丘供应小区居民崔国英和老伴都因病住进了医院。时间长了,两位老人的头发该理了。他们的女儿就去医院附近的理发馆,想请理发师到医院来给老人理理发。可是一连找了几家理发馆,人家听说老人行动不便,说什么都不愿意上门理发。

崔国英的女儿回到病房发牢骚。崔国英对女儿说:“你多花钱都找不到理发的人,我一个电话就能喊一个不要钱的理发师来给我们理发。”崔国英的女儿不相信,两人于是打赌。

崔国英把电话打给了彭栓成。一会儿工夫,彭栓成就带着理发工具赶过来了。他不仅给崔国英理了发,还给他刮了胡子。为崔国英收拾利索后,彭栓成又给崔国英的老伴和另外几位住院的病人理了发。

打赌输了的崔国英的女儿感动得眼圈都红了。她说,两位老人住院的这段时间,洗漱不方便,没想到彭栓成像家人一样,一点也不嫌弃,给他们理发、刮脸,还一分钱不收。

彭栓成的小本本

40多年来,彭栓成用坏了多少理发工具,他根本记不清了。但他记的最清楚的却是哪个老人该理发了。

“其实人多了也记不准,但我的小本本上记得准。”彭栓成笑着说。

彭栓成有一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人名、地址以及理发时间等。

“上面记的都是服务对象,这样一来,我就能知道哪天该去谁家,保证每个人一个月都能理上一次发。”彭栓成说。8年间,这样的本子,他已经用了五六本。

前些年,彭栓成服务的对象都是身边的人。谁有需求找到他,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给人家理发。给行动不便的人上门服务开始于2013年。那年,彭栓成从公安部门退休。

“工作当中,我发现有很多因病致残患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无法外出,而预约上门理发费用昂贵。我有这理发的手艺,又退休在家,刚好能帮上他们。”彭栓成说。那时他就想,一定要找时间为这些人上门服务。

彭栓成退休后一刻也没闲着。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制作了印有“免费理发”和他的联系电话的广告牌悬挂在车上,他带着成套的理发工具,开始走街串巷,为那些行动不便的人们义务上门理发。

按照记事本上的记载,这几天,彭栓成该到任丘供应西区3号楼的关淑珍家理发。今年88岁的关淑珍患有脑出血后遗症,情绪不稳定。每次理发,彭栓成都要先把她从轮椅上抱到小椅子上,像对待孩童般一边哄着一边理发,理完发再把她抱回轮椅上,然后打扫完房间再走。每次给关淑珍理发,彭栓成都要花1个多小时。

不能让老人等得着急

每年春节前,还有农历二月二,是彭栓成最忙的时候。经常一天有五六个人预约。

他要往返于不同的地点,常常到了饭点也回不了家。他说:“老人们岁数大了,不能让他们等着急了。”

为别人义务理发,忙得彭栓成脚不沾地。家里大事小情,全都扔给了老伴和孩子们。“一开始家里人唠叨,时间长了,她们也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了。”彭栓成说。

有一次,彭栓成的老伴让他送外孙女去上学。放学的路上,彭栓成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存折、银行卡还有现金。他担心失主着急,先后找到银行和派出所,他的女儿还帮着他一块儿寻找失主。最终,钱包回到失主手中。

如果有人找彭栓成理发,彭栓成不在家,家里人也会帮着记下来,告诉人家,“彭栓成回来,一定会告诉他”。

“那些老人们需要我。”彭栓成经常这样说。可是,他却忽略了自己也是一位66岁的老人。他腰受过伤,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平时上楼都有困难。最近,他的小腿总是肿。吃着中药,他仍然坚持上门义务理发。

“我是一名老党员,只要身体还可以,就会免费为大家理发。”彭栓成说。

(本文照片由彭栓成提供)

2022-02-07 本报记者 杨玉霞 任丘66岁老人彭栓成40多年如一日——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8379.html 1 义务为行动不便人员上门理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