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5日
第18版:18

吴桥杂技●马戏:

据鞍驰骋展英姿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本报通讯员 洪飞飞 摄影报道

刘志凯

精彩绝伦的马戏

吴桥杂技·马戏

马戏是表演者在飞奔的马上展示惊险、优美、刺激的高难度动作,给人带来艺术享受的绝技,是一个传承历史长、承载历史文化多的杂技项目。

2013年,吴桥杂技马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一阵阵銮铃的响声中,环场疾驰的骏马、身姿矫健的骑手、惊险优美的马术动作,可谓精彩纷呈、相得益彰。吴桥杂技马戏表演总会带给观众快乐与享受,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寒冬腊月,街道上路人稀少,吴桥县铭扬杂技艺术中等专业学校训练大厅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十个孩子穿着整齐的训练服,正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马戏表演的各种基本动作。

今年52岁的省级非遗吴桥杂技·马戏代表性传承人刘志凯是这里的校长。多年来,他已为全国各地输送了数百名马戏表演人才。

罕见马术 久演不衰

在光绪版《吴桥县志》中有载,吴桥籍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范景文《游南园记》,记述了明万历年间吴桥马戏表演的盛况:闻有祭凤台,盍望观之,御骑以往。至则数健儿在焉,见所乘马,翘腾不胜,气作命取,驰骤道上。于是,人马相得,据鞍生风,蹄蹴电飞,着眼俱失急于雾中,细辨之,见马上起舞,或翻或卧,或折或踞,或坐或骑,或抱或脱,或跃而立,或顿而侧。时手撒辔,时脚蹑靴,时身离蹬,以为势脱将坠矣……可见,当时吴桥马戏表演之兴盛。

清中晚期,吴桥马戏达到鼎盛,涌现出“现代马戏之父”孙福有、“马骠子快腿刘”刘荣贵、“大花鞋”刘国栋、“四大金刚”张宪树父子等众多享誉全国、影响世界的杂技名人。

“我师祖刘荣贵是‘同乐班’的班主。‘同乐班’是晚清诸多杂技班团中最具实力的马戏班子。他曾经带着班子多次代表清廷,到东南亚各国表演马戏。”刘志凯指着前辈的演出照片介绍着。

新中国成立后,吴桥成立了杂技艺人联合会,马戏表演空前繁荣。全县61个马戏团班中,班班都有马术表演。当时在杂技界流传着一句“没有马戏不成班”的说法。可见马戏在吴桥杂技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为适应新形势需要,‘马骠子快腿刘’第三代传人刘国栋,也就是我的师爷,带领的‘同乐班’变更而来的吴桥马戏三团,对马戏表演大胆改革创新。”刘志凯介绍着。

刘国栋将以往的单人单马表演,发展到“马上二人技巧”“一人跨双马”“双马三人技巧”等,又将马上单人表演技巧在以往的“八步赶躔”“抱绺”“大站”“尥梭”“飞燕”“蹬里藏身”基础上,发展到“马上后空翻”“绕脖”“肚下过身”“马上杂耍”“箭射金钱眼”等人马相得的高难技巧动作,令人耳目一新。

吴桥马戏也因此成为久演不衰,备受市场欢迎的吴桥杂技招牌节目。

得遇名师 如虎添翼

1970年出生于吴桥县宋门乡后刘村的刘志凯,已经演了36年马戏了。

虽已是知天命之年,但是刘志凯双目炯炯有神。他身材健硕,走路生风,一看就是身怀绝技的人。

“我从小爱好运动,6岁进入县体操学校练习体操。那时候,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是我的跟头翻得越来越高,一招一式练得越来越标准到位。10岁那年,我获得了全省体操比赛跳马第一名。”刘志凯回忆着。

1981年,11岁的刘志凯成为吴桥县马戏团的一名演员。有了体操的功底,他很快成为吴桥县马戏团的主要演员,先后练习并演出了《二人技巧》《飞杠》《浪桥飞人》《大武术》《空中飞人》《木马》《绸吊》《中幡》等节目。

刘志凯说:“1983年,我拜在‘马骠子快腿刘’第四代传人张凤楼的门下,后来成为第五代传人。”刘志凯说,“有了体操的功底,一开始学习马戏时,我满怀信心。当他被师父扶上马,练习马上跟头和倒立时,才感觉到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平地上的倒立、跟斗,对刘志凯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到了马上,就不那么容易了。几天下来,腰酸腿痛不说,胳膊腿上还挂了彩。

刘志凯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练习马术也是一样,总是超出师父安排的练习计划。由于勤学苦练,他很快掌握了马上的各种技巧。

一年后,他开始在师父的指导下排演马戏。1985年,刘志凯参与表演的五人马术节目,就在华北区杂技马戏调演中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也就是从15岁开始,刘志凯同时跟随师父,学习驯养马的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张凤楼、刘志凯师徒二人大胆探索,将传统马戏节目的纯技巧表演情节化、戏剧化,编排了《关公劈刀》《三战吕布》等古装马戏节目,形成鲜明的吴桥特色,实现了马术表演从表演技巧到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

刘志凯在前辈创新的基础上,大胆编创新的马戏节目。他指导的《雁之灵—空中秋千》在第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摘得银狮奖。

开门办学 传承绝技

刘志凯介绍,去外地表演马戏,几乎都是搭大棚。一般半径十米的场子,就能表演马戏了。

目前,刘志凯驯养着30多匹马,都随团在外地演出。“我们驯养的都是本地马,这种马不同于外地的大鞍子马,它的特点是背瘦,奔跑速度快,难驯服。”刘志凯说,“这无疑增加了骑手的表演难度,但是本地马表演起来惊险刺激,观赏性强。”

作为马戏表演的好伙伴,骏马成为刘志凯倾注感情最多的动物。刘志凯对马的特殊情感,使他对退役的马满心牵挂。“一般来说,一匹马从两岁开始参加演出,七、八岁就要退休了。每一匹马都和人们有了感情,我们也要为这些退休的宝贝找一个好归宿。”刘志凯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吴桥马戏,曾任吴桥县杂技团副团长的刘志凯,于2002年组建了吴桥铭扬马戏团,又在2009年创建了铭扬杂技艺术中等专业学校。

目前,杂技学校已培养400多名学员,在校生近百人。“开始,我们以本地招生为主,后来也招收河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困难家庭的学员,对他们都是免学费、包吃住的。”刘志凯说。除了传承杂技技艺之外,让一些贫困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实现自立自强也是他的心愿。

这些年来,刘志凯一直带领着弟子们,活跃在国内外的各个演出市场和赛事,并取得可喜成绩。多年的马戏表演生涯,已经使得刘志凯完整掌握了吴桥传统马戏表演、创新古装马戏表演技巧。

为把最惊心动魄的马戏艺术呈现给观众,刘志凯还编创了马戏与武术相结合、马戏与更多杂技项目相结合的精彩节目。

“杂技艺术常被比喻成‘一朵花五个花瓣’,马戏表演就是其中的一个花瓣。吴桥马戏同吴桥杂技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吴桥人的重要艺术遗存,我们会把这种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刘志凯深情地说。

2022-01-25 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本报通讯员 洪飞飞 摄影报道 吴桥杂技●马戏: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7605.html 1 据鞍驰骋展英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