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圣哲 霍钢杰 何晓玲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沧州加快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民生、经济等作出一系列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
一幅2022年沧州建设图景由此清晰。我市高质量发展铺开新篇章,并将持续办好利民惠民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
抓好“三件大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加快打造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景观带、全域旅游带和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确保园博园、非遗展示中心、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中心城区生态修复和旅游通船(渤海路—海河路段),以及南川楼和朗吟楼文化街区、文庙片区一期改造提升等项目7月底前同步建成。
沿海经济带建设 推动新区与“一市三园”实质整合,实现“人财物”高效管理和资源科学配置;加快总投资415亿元的22个专业化码头和总投资91亿元的7条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启动至伊朗和非洲外贸航线,力争全年吞吐量达到3.2亿吨以上、集装箱突破90万标箱。加快推进博爱三甲医院等25个重点基础配套项目,以及奥特莱斯购物小镇等标志性工程,确保中东欧商务中心6月份竣工投用。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完成剩余6169万立方米压减和1.3万眼取水井关停任务。完成“万塘千渠百河”水系连通主要工程建设,引调水8亿立方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农田34.8万亩,年底前工业园区和分散服务业企业全部连通供水管网、实现水源置换。
抓投资上项目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谋划储备项目1000个以上,总投资超2500亿元。力促沧州明珠服装服饰加工二期等800个以上项目落地开工,确保盛邦兴泰新材料、华晨药业技改扩建等75个省市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深入挖掘消费潜力 稳定汽车、油品等大宗消费,丰富医疗康养、餐饮住宿、休闲健身等产业消费业态。支持传统商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持续增强出口拉动 积极申报沧州(肃宁)保税物流中心,培育2—3个进出口超5亿元省级以上外贸基地,力争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5%以上。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沧州高新区、沧东开发区2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优势产业 发展壮大汽车制造、绿色化工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沧州开发区汽车产业主阵地建设,支持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扩大中高端整车产能,力促献县来福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项目建成投用。推动绿色化工向高端化、精细化迈进。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开展重大平台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企业服务行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生物医药、先进再制造、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围绕打造国家绿色原料药基地,构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完整产业链。建设高新区京津冀膜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领域再制造技术研发应用,突出抓好河间京津冀再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应用、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培育一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积极申办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办好中国·盐山第三届徐福千童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城市更新 推动中心城区72个片区征拆改造工作,20个安置区同步开工建设。确保22条“断头路”5月份建成通车,年内再启动10个项目。高标准创建3条精品街道、2个美丽街区,完成3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任务。
提高承载能力 全面实施内涝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雨水泵站5座、雨水管网4.5公里。中心城区新增7200个停车泊位。壮大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创建特色步行街、商业街,活跃城市夜经济。
增强县域实力 深入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分类推进样板示范县、品质提升县、基础强化县建设。健全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县域老旧小区240个,封闭停用14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实现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打造一批承接疏解小镇、专业集聚小镇。
融入协同发展大局
交流协作 深化与京津多领域、全方位对接。持续放大渤海新区、沧州开发区等平台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链上”企业、协同项目落户。巩固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果,形成“京津研发、沧州制造”模式,在教育、医疗等更多领域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互通 全面融入京津冀综合交通大动脉,提速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积极推进雄商高铁、津潍高铁前期工作,构建与京津雄及相邻城市“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
“雄沧”对接 加强与雄安新区产业功能布局衔接。主动承接雄安疏解产业和外溢企业,加快打造环雄安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带。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开展新一轮“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举办“跨国企业沧州行”、“长三角”招商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对接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办好第四届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集中打造1—2个高能级开发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抓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充分发挥“企业家直通车”平台作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在90亿斤以上。重点打造旱碱麦、精品瓜菜等年产值超10亿元的“十大特色产业片区”;集中打造孟村肉羊、献县肉鸭等产值超10亿元乃至超50亿元的“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盐山、吴桥、青县三个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肃宁皮毛原料交易市场等交易平台,培育壮大“十大农产品交易市场”。
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改造农村厕所12万座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完成3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对大运河两侧1公里内242个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吴桥古运河畔、青县曹寺镇等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引领,打造产业发展型、休闲旅游型等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样板”。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种粮补贴政策。扶持乡村振兴重点县打造1—2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激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脱贫劳动力不少于2.3万人,脱贫户人均增收10%以上。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确保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双达标”。提标改造42座污水处理厂,尽快实现入河水质达到准Ⅳ类标准、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优良水平。
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支持任丘、泊头等四个县级市率先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化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完成营造林5万亩。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推广使用光电、氢能等新能源技术,规划建设任丘氢能产业示范基地。引导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绿色化改造,科学降低碳排放强度。
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及时化解欠薪案件。推进全民参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达95%以上。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全市新开工4459套、基本建成3000套;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整治,筹建保障性租赁房1958套。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增加学位2.6万个。推动职业院校做强优势专业,中职学位增加至10万个。
加快健康沧州建设 推进现代互联网医院建设,搭建慢病管理平台,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沧州市中医院建设。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提速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实现所有县(市、区)普惠制托育机构全覆盖。
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完善疾控体系建设,做好重点场所防控、重点环节查控、重点人群管控,加快实现疫苗适接人群应接尽接。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大运河专题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新建城市书房19个。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建设体育健身设施150处以上,组织大型品牌性全民健身活动20次以上。积极申建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申办第十一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持续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地方隐性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海防、气象地震、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