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此牙膏,改善口疮、防治胃癌”“采用国家级抗HP(幽门螺旋杆菌)专利技术”……当前,所谓“抗幽牙膏”在各大电商平台热销,价格比同规格常规牙膏昂贵得多。而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胃中,无法通过用牙膏刷牙预防或治愈。
(据1月8日《沧州晚报》4版)
前些天,笔者去看望一位长辈。闲聊时,老人说起她参加了一个保健品推介会,居然被人推销用鳄鱼血制成的饮品。笔者第一次听说这种产品,不禁愕然。“您买了吗?”“没有。他们说喝了后包治百病,我觉得有点悬。”
即使之前没有听说过用鳄鱼血制成的饮品,也不清楚它究竟具有何种保健功效,只凭“包治百病”这样的噱头,就可以断定它涉嫌夸大宣传。
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是万能神药,这是常识。我国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也不准宣传其治疗作用。
但有的商家夸大保健品的功效,让患者产生误解,因此放弃正常治疗;有的以赠送物品、免费体检、旅游、讲座等为幌子,吸引人们参会,以推销其产品。更有甚者,还许以高额返现、多买多赚等承诺,设置消费陷阱骗取钱财……
保健品销售,怎一个“乱”字了得。号称能改善微循环系统的玉石床,能治疗糖尿病的鞋子,能缓解高血压的手环……一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治疗手段,遍布在保健品销售的各种话术之中。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在保健品销售中,夸大功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套路。
治理保健品销售乱象,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正确看待保健品的作用,不轻信、不盲从,不要贪图便宜领小礼品,不要去听所谓的“健康讲座”。身体不舒服了,要到正规医院看医生,要到正规药店买药品。
“包治百病”是不可能的事,“坑你没商量”倒是真的。别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用来交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