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娟 摄影报道
前天,金洪松等几名志愿者又来到孙小斌家。
进了门,金洪松问:“这几天身体怎么样?”
“这几天挺好。我能坐起来待一会了。”孙小斌精气神不错。
志愿者一边问候,一边忙活起来,他们和孙小斌之间不像是志愿者和受助者,更像相处很久的亲人。
不幸
孙小斌,今年43岁,家住新华区广厦家园廉租房。三年前,正值壮年的他不幸突发脑出血,做了手术之后,才保住性命,但失去自理能力。
之后在孙小斌身上发生的几件事彻底把他打垮:父母相继去世,自己也离婚了。
孙小斌躺在床上几年时间,他的腿出现了变形,再也站不起来了。
除了身体上的病痛之外,孙小斌的精神上遭受了更大的打击,他自责、懊恼、郁闷,感觉生活失去了希望……
孙小斌的精神出现了问题,他一度意识混乱,甚至出现失忆症状。
当时,孙小斌不认得家人,不记得父母已经去世,甚至向自己的儿子叫爸爸。
在儿子的照料下,孙小斌虽然逐渐恢复意识,但依然瘫痪在床,左手无法动弹,说不清话,语速迟缓。
那段时间,孙小斌的人生彻底跌入了谷底。他一天一天躺在床上,不说话,不外出,一天仅吃一顿饭。
自己不能做饭,孙小斌就点最便宜的外卖。医生给孙小斌开的药,价格贵的他也不再吃了。“送外卖的那几个人,我不知道叫什么,他们还经常帮我把垃圾收走。”孙小斌说。
2021年,孙小斌的儿子被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录取。因为儿子去大学读书,所以家中只剩孙小斌一人独自生活。
没有人跟他交流,孙小斌觉得自己格外地孤独。不能外出工作,仅靠低保生活的他对今后的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一度不想活了。“亲戚们会来看我,邻居们也会帮我换换衣服。但其他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天天在这里照顾我。我也不想连累别人。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废人,一点希望也看不见。”孙小斌说。
帮帮他
孙小斌的儿子上大学之后,有好心人将孙小斌的情况告诉了沧州红心志愿服务协会。协会秘书长金洪松和几名志愿者立即来到了孙小斌的家。
2021年9月,第一次走进孙小斌的家之后,金洪松惊呆了——这个家太不像个家的样子了。
孙小斌家的地上有一层厚厚的土,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没人打扫了;厕所里异味刺鼻,呛得志愿者们脑袋疼;门口是一堆堆的垃圾,苍蝇成群乱飞……
看到这种情况的志愿者们,没有和孙小斌过多地说话,拿起手头上能找到的工具,干起了家务。
陈秀丽拿着抹布开始擦桌子,一遍不行再擦一遍;李阳想给他刷厕所,没有工具,又下楼买来刷子和清洁剂;白文岐负责往楼下运垃圾……
忙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孙小斌的家干净了。之后,志愿者们才坐了下来,和孙小斌聊起了他的情况。
走时,金洪松还代表协会给了孙小斌的儿子1000元的助学金。以后几天里,志愿者们都在一起商量,怎样进一步帮助孙小斌。
金洪松打电话咨询了残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如果孙小斌的情况符合政策,可以给他办理残疾证,申请残疾补贴……
志愿者们达成一致意见:尽快帮孙小斌办残疾证,让他增加一份收入。
“办证”
给孙小斌办理残疾证,需要他到指定的医院开具伤残证明。
孙小斌瘫痪在床,出门特别不方便。没办法,金洪松只得打通了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脑二科副主任李东旭的电话,向他说明了情况。
让金洪松意想不到的是,李东旭听说了孙小斌的情况,特别痛快地说:“我上他家去给他鉴定吧。”经鉴定,孙小斌被定为二级伤残。
拿到鉴定之后,金洪松又忙开了。
志愿者们先来到孙小斌的家中,给他拍摄了照片。他们拿着照片找到照相馆,让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制作成了一寸、二寸的证件照。
然后,他们拿着照片来到钟楼社区,帮他填报了各种表格。2021年12月14日,孙小斌的残疾证办下来了。
在办理残疾证的过程中,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金洪松,现如今孙小斌居住的廉租房已经过了年审日期。如果再不年审的话,孙小斌的房子就会被收回。
“收回了怎么办?他就没地方住了。”金洪松不禁为孙小斌担忧。
志愿者们又操持着给孙小斌办理房子年审的事情……
金洪松对社区工作人员说:“孙小斌的病情不稳定,会忘事,有什么事儿告诉孙小斌的时候,再通知我一下。”
办完了这些事情,金洪松把残疾证等各种证件全部交给了孙小斌。“拿着这个证,你也可以再申请一项补助,每月能多170元。咱们志愿者还可以给孩子捐助学金,以后有什么难事,都有咱这一帮兄弟姐妹们呢! ”
“一家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志愿者们和孙小斌之间已不像是救助者和被救助者的关系,而是拥有了家人般的情谊。
金洪松和孙小斌同岁,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兄弟。没事的时候,他总会给孙小斌发条信息,问问他最近的情况。
一天早上,金洪松像往常一样,给孙小斌发了一条问候的微信。“这两天怎么样?身体咋样?”
过了一个小时了,孙小斌没有回复。
金洪松又给孙小斌发去了几条微信。“在吗?有什么事儿吗?”孙小斌还是没有回复。
“当时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家没有人,生怕他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或者有什么意外。”金洪松心里敲起了小鼓。他赶紧拨通了孙小斌的电话。
电话响了几声之后,孙小斌接电话了。金洪松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你怎么不回微信呢?”
“我上午心情不好,没有看手机。”孙小斌说。
“下次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找我聊聊天,不要一个人憋着,这样对身体不好。”金洪松说。
志愿者们几次去孙小斌家探望,他们看着孙小斌的双腿肌肉已经出现萎缩,心疼不已。“本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只能躺在床上等着别人照顾,他的心情肯定不好。”金洪松说。在红心志愿者中,有一位家中是开中医按摩馆的。“下回叫着他一起来,给孙小斌按摩一下。”金洪松说。
为了让孙小斌宽心,金洪松常和孙小斌聊孩子,给他鼓劲,希望他好好养身体,让在外上学的儿子放心。金洪松说:“有什么事儿我们志愿者们帮你去办,你在家安心养病就行了。”
“有困难找我们”
冬日暖阳,洒满房间。寒冬里,独自瘫痪在床的孙小斌却倍感温暖。
志愿者们每隔几天就来孙小斌家打扫卫生,给他换洗衣服。
孙小斌也把志愿者们当成了亲人。在多次的聊天中,他也熟识了这些志愿者们。
陈秀丽今年45岁了,她在明珠商贸城里有几家店铺,生意特别忙。但是,每次相约到孙小斌家去的时候,陈秀丽总是报名。“不来看看,我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不来帮帮他就觉得有遗憾。”陈秀丽说。
还有一次,陈秀丽和志愿者们约好时间去看望孙小斌,她的父亲给她打电话,让她给家中买点米面。陈秀丽告诉父亲,他们上午要去看望孙小斌,下午再给他买东西去。“当时,我就觉得自己有点儿不孝顺。”陈秀丽说。
志愿者李阳还常带着孩子一起来看望孙小斌,志愿者杨德利、韩立艳还计划多来几趟……志愿者们的到来让这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来的人多了,周围的邻居也来看热闹,才知道孙小斌一人瘫痪在家,“我们也会多来看看他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邻居们说。
快过年了,志愿者们计划给孙小斌送点年货,给他家贴上福字、春联,让这个小家更加热闹。
每次志愿者来看望孙小斌之后,孙小斌总是特别高兴,有时甚至激动地流泪。父母去世、生病、离婚……他的生活一下子跌入深渊,现如今他得到众多陌生人的关爱,生活的信心慢慢又回来了。孙小斌说,他唯有好好活着,才能对得起这些帮助他的人们,是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们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