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7日
第07版:07

渤海新区两位老人因生活琐事产生纠纷——

重归于好

本报通讯员 孟影 本报记者 唐慧

近日,渤海新区的两位老人张某和葛某握着黄骅法院执行法官龚爱亭的手,眼角泛着泪花,不停道谢。

原来,张某和葛某是前后邻。几年前,两家因为一堆柴草起了纠纷,并闹上法庭。昔日的好邻居反目,此事长达5年没有解决。

执行法官龚爱亭多次上门调解,努力化解矛盾。最终,两位老人被法官的执著精神所感动,重归于好。

一堆柴草引发官司

一波三折矛盾升级

渤海新区的葛某和张某不仅是前后邻居,还是亲戚。

约5年前,张某在胡同内堆放了柴草,还安了铁栅栏。这样一来,葛某一家的出行受到了影响。葛某多次找张某,让他挪走柴草,但张某始终未同意。双方为此大打出手,致使矛盾升级。

无奈之下,年过七旬的葛某将年近九旬的张某起诉到黄骅法院,要求张某将柴草挪走。在法官的调解下,葛某与张某达成和解,张某答应于2020年9月25日前将柴草清走。

本以为事情得到了解决,没想到中间又发生了意外。就在2020年9月24日,张某的老伴儿与葛某发生了言语冲突。因情绪激动,张某的老伴儿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

双方本已经缓和的关系又变得剑拔弩张,清走柴草的事自此变得遥遥无期。葛某只好向黄骅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登门问详情

要用耐心“解心结”

2020年10月,执行法官龚爱亭梳理案件后,发现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不容易解决。执行通知书一般都是由法院邮寄给当事人,但为了了解实际情况,龚爱亭决定上门送执行通知书,去现场看看具体情况。

“谁来都不管用!法官又怎么样?谁要是拆我的栅栏,我就死在他面前!”看到执行法官上门,张某情绪激动。

“你先别激动,有话好好说,问题说出来才能解决啊。”龚爱亭耐心劝解。

“解决什么啊,先让葛某赔偿我1万元损失,再说其他的。”张某气愤地说。

龚爱亭第一次尝试与张某沟通就碰壁了,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龚爱亭决定先回单位,再进一步寻找解决的办法。

此后,龚爱亭一有时间,就会思考如何化解张某与葛某的矛盾。龚爱亭认为,邻里之间积怨多年,矛盾纠纷不能止步于表面的化解。强制清走柴草只会使双方矛盾越来越深,可能还会影响两家几代人的关系。深思熟虑之后,龚爱亭还是决定耐心去做双方的工作,解开双方的心结。他下定决心,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两位老人的态度总会改变的。

被法官感动

两人主动和解

抱着坚定的信念,龚爱亭不知往张某家跑了多少趟。只要一有时间,他都会到张某家“坐坐”。开始时,他独自给张某和葛某两家做工作。后来,他又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给两家来说和,还通过村委会联系到双方的亲戚、朋友,让他们一起来帮忙……

功夫不负有心人,龚爱亭的耐心感动了葛某和张某。

“我这么大年纪了,第一次看到你这样的好法官。为了我的案子,你受累了。你和张某联系吧,我也有错,我同意给他2500元作为赔偿。”近日的一天早上,龚爱亭接到了葛某打来的电话。

与葛某通过电话后,没有耽搁,龚爱亭直接驱车赶到了张某家,将葛某的态度告诉了他。见到张某沉默了,龚爱亭觉得事情有了转机,于是趁热打铁劝说:“你俩是这么多年的邻居了,还是亲戚,老人们作出表率,后辈才能和睦相处。葛某已经退让一步,咱们是不是也得有点表示呀?”

听了龚爱亭的话,张某说:“龚法官,这一年多来,你所做的,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是好法官。我不要他的钱,既然都说开了,我同意现在就移走柴草。”

“我们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一直堵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被‘清除’了,我们心里也敞亮了!”张某和葛某两人紧紧握着龚爱亭的手,眼角泛着泪花,笑着说。

就在当天,张某和葛某两家一起将堆在胡同里的柴草移走。胡同畅通了,双方也重归于好。

2022-01-07 本报通讯员 孟影 本报记者 唐慧 渤海新区两位老人因生活琐事产生纠纷——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5917.html 1 重归于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