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点几下手机,轻轻松松刷单,躺着也能赚钱”“您的快递丢了,请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我们为您理赔”……面对骗子层出不穷的套路,您一定要擦亮眼睛。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去年,我市电信诈骗案件立案3046起,占比最高的是贷款诈骗、刷单诈骗、购物诈骗和冒充客服人员诈骗。
套路一:
先交“认证金”
才能网贷提现
1个月前,手头紧张的渤海新区高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一家贷款公司的客服人员,如果高女士需要贷款,可随时联系他,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高女士通过聊天软件找到该“客服人员”后,对方让她下载一款手机软件申请网贷。高女士在系统中提交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后,该系统显示:贷款审核成功,高女士的网贷账户中多了1万元。
高女士申请提现,但系统显示:银行卡号输入错误,账户被冻结,无法提现。“客服人员”表示,高女士要先交5000元“认证金”才能解冻账户。高女士便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转款5000元,但系统仍然显示:不能提现。这时,“客服人员”又告诉高女士,她再交1.5万元“认证金”就能提现。
高女士发觉上当,赶紧报警求助。
套路二:
先给“小馅饼”
再设“大陷阱”
近日,家住运河区的齐女士遇上了烦心事儿。她本想刷单挣点外快,没想到搭进去6万元。
之前,齐女士被他人拉进一个刷单QQ群,里面总有人“晒”刷单返利截图。她联系上了一名“领队”,支付了100元购买指定商品,很快就收到了100元本金和4元返利。
将信将疑的齐女士又进行了几笔交易,都快速收到了本金和返利。齐女士觉得几元、十几元的返利不够“解渴”,“领队”告诉她,想挣大钱就要“刷大单”。
齐女士拿出积蓄,购买了6万元的商品。但这次,她迟迟没有收到本金和返利。齐女士想咨询“领队”,但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得知自己掉进陷阱,齐女士赶紧拨打了110。
套路三:
平台交易转私下交易
收了钱就跑路
日前,家住沧州开发区的杨先生想买一部二手手机。他通过一个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联系了一个“商家”。详细了解手机的情况后,杨先生通过该交易平台向“商家”支付了4000元。对方却退了款,让杨先生加上他的微信号后转账。对方声称,这样交易成功后会给杨先生一些好处。
杨先生加上“商家”的微信号后,提供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对方发来一张快递照片,表示手机已发出。杨先生通过微信给“商家”转账4000元。
杨先生等不到快递,想询问“商家”,却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意识到被骗的杨先生报了警。
套路四:
以理赔为借口
骗取密码验证码
3个月前的一天,黄骅的赵女士慌慌张张地拨打了110。原来,她掉进了“快递丢失理赔骗局”。当天下午,赵女士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快递售后人员。对方表示,赵女士网购的物品在运输中意外丢失,要为赵女士办理赔款。
这名“售后人员”连连道歉,赵女士没多想,便加上了对方的QQ,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进行信息登记、理赔申请。按照系统提示,赵女士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
原本等待退款到账的赵女士,却收到一则转账信息:自己银行卡内的近5000元都被转走了。
提醒:
“电信诈骗识别公式”
应该牢记
据悉,去年,我市电信诈骗案件立案3046起,公安机关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570名,并持续深入到高校、社区、企业等进行反诈宣传。
民警表示,电信诈骗的套路多种多样,群众应牢记“电信诈骗识别公式”,即“不能准确确认其身份的人+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沟通工具+要求转账或提供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等=电信诈骗”。群众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