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第04版:04

田埂上走出的旗袍队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街坊邻居都说,王丽华一穿上旗袍,瞬间像是换了一个人,身姿秀丽挺拔,旗袍上每一条褶皱都揉进了一种美。

因为喜欢,王丽华在几年前加入了黄骅镇妇联主席赵丽燕组织的旗袍队,与几个姐妹一起,着玫红长旗袍,撑油纸伞,姗姗走到了舞台上(上图)。

为了漂漂亮亮走上台,姐妹几个可是花了不少功夫。

旗袍队中的姐妹大都是黄骅镇周边乡村的村民,常年握镰刀的手、常年下地的腿、常年弯下的腰,跟柔美清丽的旗袍怎么看都不搭调。

初入旗袍队,大家感觉挺一致:背挺不太直,浑身僵硬;双臂下垂,前后摆动,应该好似弱柳扶风,但总像“木浆划水”;嘴角和眼里需含情,可怎么咧嘴笑都觉得别扭。

为了走出旗袍的美,旗袍队的队员们“物尽其用”,土豆、西红柿都成了练习的工具。

赵丽燕自从加入旗袍队,像是“着了魔”。她为了找到“双肩下沉,双臂下垂,无限向下舒展”的感觉,找出两个塑料袋,一边放上几个土豆,一边装上几个西红柿,一手拎一袋,晃着手臂,“抡”着袋子,在屋里慢慢走。

经过两个月的集训,大家一行一动之间终于有了江南女子的温婉姿态:低摆双臂,轻曲膝盖,缓缓伸脚,落地,转肩,回眸,旗袍前的牡丹与蝴蝶微摇,好看极了。

在一次黄骅市里的文艺汇演上,这支田埂上的旗袍队“初展手脚”,就收获了台下观众一大批的惊叹:“太美了,这可一点都不像是在田间地头干活的!”队员们听到后都特别开心。

如今,这支旗袍队参加了不少市里、镇里的文艺汇演。王丽华和赵丽燕告诉记者,她们平日里还是注意节食,闲暇时也在练,希望等疫情散去,再穿上旗袍,到江南水乡走一走。

2021-12-30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5264.html 1 田埂上走出的旗袍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