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多排尿也多 多喝水有什么用
我们喝下去的水,大概5分钟开始生成尿液。既然喝水多,排尿也会增多,那为什么医生还是会推荐大家多喝水?
即使喝得多,尿得也多,水在人体内的这趟旅程也非常有意义,能够显著改善身心健康状态。
一杯水的人体之旅
多喝水不仅能补充水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水中的营养素》中提及,饮用水中钙、镁的摄入量约为成人总摄入量的5%—20%。把水喝进嘴里的那一刻,它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第一站:口腔
水经过口腔,能润喉解渴、刺激唾液的形成,其中的氟元素能保护牙釉质。
第二站:消化道
水经过食管进入胃和肠道,有助消化食物、促进营养成分吸收;一部分进入肠道,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一部分水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水中的钙、镁、钾、钠等矿物质,能强健心脏和骨骼。
一部分没有被吸收的水分,会经肠道随粪便排出。
第三站:血液
水进入血液之后,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并且很快进入心脏,被运送至全身每一个角落。
第四站:肾脏
水进入肾脏,就像来到一个过滤器中,形成尿液。营养物质和一部分水分被重新吸收利用,代谢废物会被过滤并以尿液方式运送至膀胱存储。
第五站:排出体外
膀胱:当膀胱充盈时,尿液从尿道排出。多喝水、勤排尿有助冲刷膀胱,避免尿路结石和感染。
皮肤:人体会通过出汗的方式调节体温,天气热、情绪紧张、运动后出汗量会增加;在常温条件下,人体虽无明显发汗,但皮肤表面仍不断地有水分蒸发。
肺:水被送到肺部,能够保持呼吸道湿润度,其中一部分水会随着呼吸被送到体外。
我们喝的水去哪儿了
人体的水分“有进有出”,那每天喝多少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公式~]
要注意的是,喝水少的时候,虽然排尿也会减少,但是皮肤的无感蒸发和肺部呼吸的蒸发还在继续,水分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想要保持水分的动态平衡,每天喝水至少要达到1200毫升。在气温较高的时候、大量运动或出汗之后,以及气候干燥的地区或空调房内,需要喝更多的水。平时多吃粥、奶、酸奶、瓜果等也可以补充水分。
尿液颜色 水最后一次提醒你
口渴时,身体已经失水2%
需要注意的是,感觉口渴时,一般成人水分丢失量约为体重的2%,儿童水分丢失量约为2%—5%,此时身体机能开始受到影响。
缺不缺水看尿液颜色
尿液颜色,是水和你告别之前的最后一次提醒。
尿液呈淡黄色或浅黄色时,应补充100毫升—200毫升的水;尿液呈深黄色时,亟需补水500毫升;如果尿液颜色过浓且尿量明显减少,就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般来说,我们把口渴当成需要喝水的信号,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公式~]
成年人每天最好保证喝1200—1600毫升白开水。平时要养成少量多次、随时喝水的习惯。
白开水是目前公认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它清洁无菌,煮沸后水质得到改善,保存适量矿物质,是最经济的健康饮品。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