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升级后的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正式营业了。老人们围坐一桌,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其乐融融。
去年12月10日,青县以流河镇人和镇村为试点,建设了第一个“孝老食堂”,受到群众欢迎。积累一定经验后,青县积极引导各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建设“孝老食堂”。截至目前,青县规划建设“孝老食堂”39个,2000多人从中受益。在我市刚刚召开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暨“最美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青县进行了典型经验展示。
人和镇村率先
办起“孝老食堂”
“今天咱们吃炖鸡,刚出锅的,热乎的!”近日,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里,志愿者王英一边往桌子上端饭,一边跟老人们说笑着。老人们夹起鸡肉尝了尝,都夸奖王英手艺好。
去年,人和镇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在一次走访中,发现村里的独居老人吃饭很随意。“老人们并不是缺钱,就因为只有一个人,懒得做饭,也懒得出去吃,常常是将就着吃一口。时间长了,营养肯定跟不上。”胡宗权说,从那时起,村里就开始琢磨解决办法。
去年12月10日,人和镇村“孝老食堂”正式运营,村里的14位独居老人吃上了热乎饭。“每顿饭有肉有菜,有稀的有干的,还给盛到碗里、端到桌上,比在家强。”人和镇村88岁的张建兰说。
人和镇村移风易俗理事会的64名成员承担起了为老人做饭的工作,每天两人一组来“孝老食堂”给老人们做一日三餐。志愿者们精心搭配食材,确保老人们吃饱吃好。
之前,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资金来自于爱心人士的捐赠等,有的人捐钱,还有的人捐肉捐菜。今年,人和镇村又争取了一些上级资金,用于“孝老食堂”运营,确保将这件好事长久办下去。
“孝老食堂”
在青县“遍地开花”
人和镇村的“孝老食堂”办得热火朝天,吸引了周边村庄的人前来参观取经。青县趁此机会,将这一模式进行推广,在各乡(镇、农场)建起了“孝老食堂”。
盘古镇大盘古村将村文化站与“孝老食堂”结合起来,服务对象共有13人,每天中午管一顿饭。老人们在茶余饭后还可以听戏娱乐,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丰富了精神生活。
曹寺乡后洼村的“孝老食堂”,房屋由热心村民无偿提供,服务均由志愿者无偿提供,运转经费主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而且,后洼村在“孝老食堂”的基础上,建立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前来参观的人可以到食堂吃一顿忆苦思甜饭,接受红色教育。
曹寺乡曹寺村的“孝老食堂”功能很齐全,有用餐区、休闲区、书法活动区等功能区,不仅可以满足老人们的用餐需求,还可以满足他们的休闲娱乐需求。曹寺村的老人们为了回馈村民,义务为村里的孩子们进行书法培训,以传承传统文化。
将动员社会力量
参与其中
据悉,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青县建立健全了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方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同时,针对“年轻人外出、老年人留守”的情况,青县持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建设“孝老食堂”。
小食堂里大民生。“孝老食堂”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营造了和谐幸福的村风。目前,“孝老食堂”大多由村委会管理运行。今后,青县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让这一敬老模式长久运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