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接触到手机里的短视频软件,62岁的市民王女士一“刷”就停不下来,常常一天玩手机七八个小时。前几天,她刷短视频时感觉手腕剧痛。经医生检查,王女士长时间使用一个固定姿势,手指反复活动,手腕出现了腱鞘炎。
此前,有移动内容平台发布《2021老年人手机使用报告》。刷短视频已成为老年人消磨时间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刷短视频到半夜、网购大量不必要的物品、浏览转发未经证实的养生文章……如今,在一些老年人依然没能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另一些老年人已经玩转智能手机,并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数字沉迷”。
刷短视频到半夜
腱鞘炎“找上门”
市民王女士退休十多年了,喜爱追赶潮流的她早早就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半年前,王女士接触到短视频软件。年轻人爱玩的抖音、快手,王女士也玩。她喜欢看有关旅游、烹饪一类的短视频,也经常看电视剧分集讲解,有时还会看一看朋友们拍的短视频,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短视频内容多种多样,有趣又方便快速浏览。王女士刷起来常常忘了时间,有时一刷就到了半夜一两点。
前几天,王女士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刷短视频,突然感觉手腕剧痛。她揉了揉手腕,又试着活动了一下,依然感觉疼痛,甚至连水壶都拎不起来了。
王女士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由于王女士长时间使用一个固定姿势,手指反复活动,手腕出现了腱鞘炎。
“我这腱鞘炎30多年没犯过了,没想到因为刷短视频,腱鞘炎又‘找上门’了。”王女士自嘲说,“自己这个岁数了,没想到也跟小孩子一样沉迷于手机。看来还是得给自己找点事儿干,可不能老玩手机了。”
玩转智能手机
老人陷入“数字沉迷”
跟王女士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跨越了“数字鸿沟”,玩转智能手机。此前,有移动内容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发布了《2021老年人手机使用报告》。据这份报告显示,除了获取信息、了解世界以外,老年人还喜欢拍摄美图和网上购物,刷短视频已成为老年人消磨时间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去年,市民闫女士的小外孙上了幼儿园,64岁的她终于结束了整日带娃的生活。闫女士有膝盖痛的老毛病,平时不爱出门。自打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她就开始学着网购,尤其喜欢看直播购物。每天,除了做家务,闫女士最大的乐趣就是躺在床上看直播,买买买。一年里,除了快递停运的日子,闫女士几乎每天都要收快递。
除了水果零食、生活用品,闫女士还常常买一些连女儿都没听说过的物品。“买来定制的防盗门贴,号称保暖隔音,其实根本没用,贴上还影响关门。马桶垫虽然实用,但她一次买得太多了,很长时间才能用完,其实没有必要买这么多。”说起母亲网购的事儿,闫女士的女儿忍不住吐槽。
市民尹先生平时喜欢转发网上的各种养生知识、时事新闻,看到有意思的消息就马上转发到各种微信群和QQ群里。以前,他还喜欢没事儿去公园逛逛。自打玩起手机,朋友叫他,他都不愿去了。不过,因为缺乏辨识,尹先生转发的消息中经常有一些网络谣言。为此,在外地工作的女儿经常提醒他不要再转发了,劝他多出门逛逛。
告别“网瘾”
老年人要有所乐
“就像未成年人有防沉迷系统一样,软件开发者也应该为老年人设计对应的防沉迷、防诈骗系统。”市民郭燕说,如今,许多软件开发者依托大数据给老年人精准推送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也应对可疑广告和不良信息尽到提醒义务。
对于一些老年人陷入“数字沉迷”的现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帆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和心理会发生变化,如安全感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对死亡恐惧,担心生活没有保障;孤独感增加,主要表现在对退休生活的不适应,缺少子女陪伴;适应性差,主要表现在对新事物接受缺乏热情,不容易适应新环境。老年人拥抱数字生活,在网络中找到了情感依托,“网瘾”背后,情感孤独是根源。
杨帆建议,作为子女,平时既要给予老人物质生活上的保障,更要给予老人精神生活上的关爱,多些“常回家看看”,多些陪伴、交流和沟通,让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更多慰藉,自我价值感得到体现,从而帮助老年人走出“数字沉迷”,不再成为“网瘾老人”。
另外,老年人应主动社交,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培养自己的爱好,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应多提供适合老年人活动、交际的场所以及相关教育资源,让老年人的精神有所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