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在翟志刚、叶光富的辅助下,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地互动”太空授课。当稳定清晰的画面和清脆响亮的声音从九天之外传来,中国科技馆内直播授课地面课堂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人间天上
如何互通
在“天宫课堂”上,太空教师王亚平在灯火通明的空间站核心舱“太空教室”里讲课。人间天上声音清晰、光照通畅的“天宫课堂”是如何实现的?测控与通信、仪表与照明,各系统中哪些新技术这一次大显身手?
据介绍,此次天地授课基于我国天链中继系统,也就是天链卫星系统,采用高速双向音视频传输,以天地对话等互动形式开展,舱内采用多台高清摄像机通过中继高速链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送至地面,地面上行两路高清图像送至舱内显示器,从而实现双向视频传输。
地面上的学生们认真听讲的画面会同步实时出现在空间站核心舱内的“太空教室”里,王亚平通过一个大大的液晶屏幕能够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这个大屏幕就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
授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液晶显示屏,是新一代分布式数字化远程终端设备。作为人机交互仪表,也是航天员的“显示器”,可以为航天员提供空间站的健康状态信息,持续为空间站运行和航天员安全保驾护航。
综合新华社和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