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7日
第05版:05

王国瑞:帮助更多尼泊尔患者康复

本报记者 吴艳

王国瑞与尼泊尔小患者

沧州骄傲

沧州骄傲

候选人事迹展示①

候选人事迹展示③

王国瑞和援外医疗队员到尼泊尔工作已经15个月了。

因为疫情等原因,原定一年的援外任务无限期延长了。王国瑞成了儿子眼中说话不算数的爸爸。

面对视频中儿子委屈的眼神,王国瑞也很心疼,但他仍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只要在尼泊尔一天,就要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初到尼泊尔

王国瑞是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麻醉师。

2010年9月,经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派,王国瑞成为中国第13批援尼泊尔医疗队中的一员。

援外医疗队员住在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所在地——奇达旺。医院条件不好,饮食各方面都需要适应。

“奇达旺的气温比国内要高,蚊虫也多。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还常出现蛇、蜥蜴等。”王国瑞说,“有时,这里还会停水停电。”

王国瑞说:“这里是尼泊尔东南部奇达旺平原,常年炎热潮湿,夏季最高气温为45℃。”

到奇达旺后,王国瑞出现皮疹、过敏等症状。作为医生,王国瑞和援外医疗队员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汗水和风险

王国瑞说,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是尼泊尔最大的公立性肿瘤专科医院,医疗服务范围已覆盖整个尼泊尔。

医院手术部启用后,科室环境得到了改善,硬件配套设施也逐步完善,但是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很少。

手术室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室内通风受限。王国瑞说,受疫情影响,手术室工作人员受到感染的风险很高。医生们工作时,都要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每天都是一身汗水。

疫情当前,王国瑞担心过自己的安危,但忙碌的工作,让他很快忘记了这些。

病人的需求就是他工作的动力。王国瑞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英语知识,了解当地语言,以便更好地与当地医生、患者沟通,为手术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让闲置的设备重新运转

王国瑞说:“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新落成的住院楼,设备先进,但大多搁置不用。我一问才知道,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会操作这些仪器。”

作为麻醉师,王国瑞与当地麻醉师探讨麻醉深度监护仪的用法,指导当地医生,在超声引导下运用神经阻滞技术和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运用先进设备,医生可以在病人麻醉过程中,监测病人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变化,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意外发生,减少麻醉并发症。经过两个多月的交流和学习,当地的医生已开始使用麻醉深度监护仪。”王国瑞说。

11月底,72岁的提毗大妈,因左足破溃感染坏死需进行截肢手术。老人体重只有35公斤。

王国瑞与麻醉科布瓦纳主任商定,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予以布利合剂局部麻醉。10分钟后,确认患者无不良反应,阻滞效果良好。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王国瑞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再一次革新了尼泊尔当地医院麻醉技术。

2021-12-07 本报记者 吴艳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2931.html 1 王国瑞:帮助更多尼泊尔患者康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