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博茨瓦纳等多国近日报告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毒株B.1.1.529,该毒株不同寻常的变异引发关注。当地时间11月26日,世卫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声明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
由于一些媒体将“奥密克戎”形容为“迄今为止最糟糕的变异株”,人们开始担忧它会成为下一个“德尔塔”,但众多国内外的科学家都认为目前作出任何悲观或乐观的评价都为时尚早。
全球多国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
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当地时间11月25日发表声明表示,目前已在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型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目前已在22例阳性病例中检测到该变异毒株。
据知名科学杂志《自然》的网站25日报道,“奥密克戎”最初在南部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出现,随后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所在的豪登省迅速传播。
目前,博茨瓦纳已有4人确诊感染新变异病毒,中国香港地区也通报2例,源头是一名近日从南非抵港的印度男子。比利时26日证实,该国检测到欧洲第一例感染新变异病毒的病例。同一天,以色列报告一例感染新变异病毒病例,系从马拉维返以,归国人员中另有2例疑似病例。引人注意的是,博茨瓦纳和以色列卫生部都提到,上述感染者已接种疫苗。
突变数量是“德尔塔”的2倍,或由艾滋病患者体内进化而来
南非疫情应对与创新中心主任奥利维拉说,“奥密克戎”存在“不同寻常的突变群”,共有50个突变,刺突蛋白上有32个突变。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称,“奥密克戎”的突变数量是“德尔塔”病毒的两倍之多。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学专家托马斯·皮科克日前表示,“奥密克戎”的多处变异或将导致对现有疫苗更强的抗药性。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弗朗索瓦·巴卢说,“奥密克戎”携带着一系列不寻常的突变,可能是在免疫力低下人员慢性感染期间发生的变异,也可能来自某个未经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他表示,应密切监测这一变异,但“没有理由过度担心,除非它在不久的将来导致感染率上升”。
多国对南非实施
入境限制
英国25日率先宣布,将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6个南部非洲国家列入“红色”旅行禁令名单,从26日中午起暂停来自这些国家的航班。
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以色列、新加坡等26日都宣布对南非及其邻国实施入境限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欧盟建议所有成员国都暂停往来南部非洲的航班。
世卫组织26日告诫,不要因新变异病毒实施旅行限制,建议各国采用基于风险和科学的方法。
专家:目前民众无需过度担心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虽然“奥密克戎”有更多的突变位点,但这种变异存在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变异位点的数量和病毒传播能力之间没有确定的正比关系。
长期关注新冠病毒的医生庄时利和26日也撰文称,“奥密克戎”的RBD区域突变还有很多位点的突变我们并不熟悉,它们是否会对病毒传播能力造成显著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有媒体也提到,更多突变不一定就是坏事,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突变的影响。有很多变异株在纸面上看起来很可怕,但最终没有那么恐怖。
新变异株带来的威胁还体现在对疫苗效力的影响上。但杨占秋强调,尽管“奥密克戎”的变异较多,但依然还算不上一种新的亚型,没有达到免疫逃逸、疫苗失效的地步,现有新冠疫苗目前看还是会有一定保护效力。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严重风险,多国已宣布对南非及其邻国实施入境限制。对此,庄时利和称,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威胁仍然是“德尔塔”,“奥密克戎”是否会发展起来,需要接下来几个星期的观察。杨占秋则对记者表示,国内现有的入境集中隔离、关键岗位定期核酸检测等公共卫生措施依然是有效的,民众不需要过度担心。
流行病学家警告
传染性或增强500%
当地时间11月26日,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华裔流行病学家和高级研究员丁亮发文,指出新变种的严峻危险。
丁亮指出,与高度传播的“德尔塔”变种相比,新变种的“坏刺突变”数量比“德尔塔”多出一倍。“‘奥密克戎’变种可能具有500%的强大感染力,这是迄今为止最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他写道。
丁亮还指出,不仅仅“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已经取代“德尔塔”,之前的C12毒株变种似乎也在缓慢增长,其在南非的传播也取代了“德尔塔”。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