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小贤
11月20日,本报以《走失13年的聋哑汉回家了》为题,报道了都红江回家的故事。都红江听不见别人说话,也无法用语言去讲述那些年的生活,但在他的比比划划中,大家知道他在湖北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记者经过采访,了解到了“回家”背后的暖心故事。而这暖心故事,缘于湖北一个叫陈小峰的小伙子。
捡回“哑叔”
记者与家在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陈庙村的陈小峰电话联系上时,陈小峰刚忙完了合作社里的事。
提起都红江,陈小峰声音里依然透着欣喜。陈小峰39岁,在村里开办了绿峰蛋鸡合作社。那里有三间房。他的房间和都红江的紧挨着。两人的房间里都只有一张床,衣物放在纸箱里。那是他和都红江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如今,都红江居住的房间还保留着他离开前的模样。
陈小峰告诉记者,都红江回到河北老家后,他和都红江进行了视频连线,看到都红江高兴的样子,心里更加踏实了。视频时,都红江“咿咿呀呀”的声音从手机中传出,引得他们养了3年多的狗四处寻找。“狗和哑叔的感情都那么深,何况和哑叔生活了12年的人呢,我们早已成为了亲人。”
陈小峰说:“这么多年,没有人知道哑叔的名字,直到民警帮他找到家,我们才知道他叫都红江,比我大14岁。当年,我带他回家时,他面相显得老,我那时才27岁,就喊他一声哑叔,一直喊了12年。”
12年过去了,但当初在老河口市街头见到哑叔的情景还深深刻在陈小峰的脑海里。
2009年冬天的一个上午,陈小峰骑着摩托车从打工的电器厂出来,看到路边有个流浪男人。那个男人大冬天穿着短袖,脚上穿着一双破凉拖鞋,背上背个破布袋。看到这一幕,陈小峰不由地想起自己17岁刚去广东潮州打工时的情景,那时他身上只有30多元钱,联系好的工厂又不招人了,他也背着个袋子,一个人在厂门口待了两个晚上。虽然过去了多年,但他始终记得那份无奈与心酸。
于是,陈小峰走上前和流浪男人打招呼。谁知,男人只是摇头却不说话,手不停地比划。陈小峰用手比划了一个吃饭的动作。男人点点头,就跟着他到了旁边一家小餐馆。陈小峰说,那天流浪男人吃了一大盆饭。
一顿饭下来,陈小峰确定了男人是名聋哑人,他也犯了难。他住在公司宿舍,手里又没钱,把聋哑人丢下吧,他又不忍心。于是,他骑着摩托车把人带回了30公里外薛集镇的家。
当时陈小峰的母亲孙金莲看到儿子领着这么个人回家时,也不接受。那时,陈小峰已经结婚成家,有妻子孩子。他在电器厂打工,每月只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一家人的负担很大,哪还管得了别人。但看到哑叔很可怜,一家人还是默认了陈小峰的决定。
当天晚餐,他们还是准备好一桌饭菜将哑叔请上了桌。当看到哑叔吃饭规矩有礼,一家人放下心来。
就这样,哑叔留了下来。
为他治病
陈小峰发现,哑叔的小腿处有好几处伤口。伤口已经开始化脓溃烂。于是他带哑叔到村卫生室去治疗。陈小峰要去打工,临走前,跟村卫生室医生交代,所有花销记他账上。
哑叔伤口治好了,陈小峰的家人又发现哑叔总时不时地按肚子。他们不放心又带他到医院检查,哑叔又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哑叔没有身份证没有医保,所有医药费都得陈小峰掏。
有人劝陈小峰不要管哑叔了,非亲非故的,还得给他花钱治疗,让陈家增加很大负担。陈小峰没有理会,依旧收留着哑叔。
在上海打工的妻子,还不知道家里多了个人。有一次,她问起家里还有多少钱时,陈小峰吞吞吐吐地说“没有钱了”。妻子气坏了,“我每个月寄几千块钱给你家用养孩子,你把钱花哪里了?”等春节回到家,妻子这才全明白了。善良的妻子看到哑叔懂礼貌,不惹事,也慢慢接受了他。
过年过节团聚的日子,陈小峰一家人更是把哑叔视为亲人,和他一起聚餐。家里人添置衣服时,也总会有哑叔一份。
刚开始,陈小峰以为家里多了一口人,就是添双碗筷的事,可是事情远不止那样。
哑叔喜欢抽烟,陈小峰跟开小卖部的邻居交代,哑叔去拿烟,账记在他的头上。刚开始,哑叔也不客气,一开始就拿了十几元一包的烟,一天两包。陈小峰收入并不高,为此犯了难。他回去跟哑叔比划着,“我也没钱,烟可以抽差点的。”哑叔也懂事,再以后只拿五六元的便宜烟,但是烟从未断过。
亲如家人
陈小峰和妻子在外打工,他父母在家带孙子,哑叔来的第三年,陈小峰的女儿也出生了。
2015年,看着周围人养殖蛋鸡赚了钱,陈小峰决定创业养鸡。
那也是个冬天,陈小峰拿出几万元积蓄,开始办养殖场。“当时还没有厂房,我们俩就在这荒坡上搭了个棚子睡。”陈小峰说,特别感激有哑叔相伴的日子。两人一起平整地面,一起盖厂房,一起进小鸡苗,一起建生产线。
创业并不顺利,辛苦几个月,第一批鸡不仅没赚钱,还亏了20多万元。深受打击的陈小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一个星期没出门。
住在他隔壁的哑叔心里也不好受。那段时间,哑叔明显情绪低落,给他零花钱他也不要,还主动做饭给陈小峰吃。
消沉了几天,陈小峰卷起铺盖到附近工厂打零工,一天赚100元,养家压力很大。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断过哑叔的烟酒。
“我也想过给哑叔找工作,让他自力更生。但是,没有身份证,当地也没有大工厂,他听不见,沟通不便,而且我也怕不安全,就放弃了。我把他带回了家,就要对他负责。有一天他的家人找到他,我也有个交代。”陈小峰说。
后来,陈小峰到银行贷款30万元东山再起。这一批鸡蛋卖出,陈小峰赚了几万元。谁知,第三批鸡苗上线时,疫情又来了。虽然陈小峰还欠着50万债务,但他和哑叔积下了难以割舍的亲情。
这些年,陈小峰对哑叔好,哑叔也懂得感恩,遇事也会维护他。
陈小峰说,哑叔和村民们相处的也不错,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也会去帮忙。前段时间,有人家办生日宴,哑叔还去帮忙了;有一位村民腿脚不好,来养殖场玩,哑叔也会捡几个破皮的鸡蛋让他带回家;养殖场忙的时候,需要雇人捡鸡蛋,哑叔会一直用手势告诉他们怎么捡,千万别弄破了……
“哑叔很聪明,怎样使用洗衣机教一次就会,电视机因为有网络遥控器和电视遥控器,相对较复杂。但让我意外的是,我当着哑叔的面开了一次电视,第二天就看到他坐在那自己看电视。”陈小峰说,哑叔有点倔,有时倔脾气上来,就得让着他。
一张暖心卡
十几年来,陈小峰从未放弃为哑叔找家。
哑叔不会说话,但会写“都”和“江”两个字,还会写“四川”。于是陈小峰到派出所报案,想查查哑叔是不是四川人,却一无所获。被问得多了,哑叔就用拳头砸自己的头。陈小峰不敢再问,怕哑叔受刺激再引发什么疾病。
陈小峰担心哑叔再次走丢,在外面受苦,就将写着自家地址和联系方式的卡片,放到哑叔的衣服口袋中。
陈小峰告诉记者,在和哑叔相处的12年里,两人也赌过气,这张小纸片就是前年因为哑叔赌气离开才让他随身带的。
2019年夏天一个晚上,哑叔在外面喝了酒回来,一路走一路扔酒瓶子,瓶子“咣当”的声音吵醒了村民。第二天清早,有村民来跟陈小峰“告状”。早餐饭桌上,陈小峰跟哑叔比划:“你少喝点酒,搞得路上酒瓶子碎渣到处都是,晚上又吵到邻居,人家都有意见了!”
谁知,到了中午,陈小峰发现哑叔不见了。陈小峰和父母寻遍了村里,没找到。想着哑叔晚上就回来了,结果第二天早上还没回来。陈小峰急了,赶紧又到邻村去找。直到第三天,有人告诉他,在潘洼村看到了哑叔。
陈小峰匆忙赶到后,远远看到哑叔一个人落寞地蹲在别人家的屋檐下。哑叔还生着气,看到小峰来也不理。陈小峰拍了拍自己胸口,又拍了拍他的胸口,“告诉”他:“我的心你不知道吗?你要离开现在就可以走,以后生老病死我都不管你。要留下,现在就跟我回家!”
哑叔最后还是选择跟陈小峰回了家。怕他再走失,陈小峰从那天起,就用纸片做了联系卡,放在他贴身的兜里。
直到都红江回家,那张用胶带包裹好的卡片依旧被他随身携带着。
家人带都红江走的当天,吃饭的时候,都红江突然放下碗对陈小峰跪地磕了一个头,后来车子开出院子,都红江又打开车门下来,对着陈小峰再次跪地磕了几个头,才上车离去。
看着载着都红江的车远去,陈小峰在村口站了良久,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哑叔找到了亲人,我的心里也踏实了。”陈小峰告诉记者。
(本版照片由陈小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