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
第04版:04

期中考试静悄悄……

学期过半,中小学生按惯例又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但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觉得,这次期中考试有点“静”,有的初中生家长都不知道孩子进行了考试,而小学生干脆就没有进行考试——

认真学习的学生们

课堂氛围更加轻松

本报记者 吴艳 摄影报道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在公交车上,一群穿着校服的初中生正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期中考试的事。市民刘娟有点懵:学校期中考试了?怎么也没听儿子说呀?班级微信群里也没有消息呢?

回家一问正在上八年级的儿子,刘娟才知道,学校当天进行了期中考试。“双减”之下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就这样轻松度过了,这让刘娟有点意外。

以往:

紧张的期中考试

家住运河区天成名著小区的刘娟是一名初中学生的妈妈。自从儿子上初中后,刘娟也彻底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早晨不到六点钟就要起床给儿子做饭,晚上也要陪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才去休息。

儿子每天早出晚归,课余时间还要接连上三个补习班。刘娟觉得,儿子没有休息日,一直是在连轴转。

每天晚上,看着儿子伏案写作业的情景,刘娟都会有些心疼:怎么现在的孩子才上初中,课业负担就那么重呢?

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刘娟不敢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每个初中生的学习都很紧张,有的学生甚至更拼。谁要是一松劲,可能就会被别的同学落下。

刘娟的孩子上了初中之后每天都要小测,每月都有月考,总是说心里压力很大。尤其是一到期中、期末等大考试,他心里更有说不出的紧张。

期中、期末一般都是全市统考。学校、老师都想让学生们考出好成绩,格外重视考前复习,所以那段时间,刘娟能明显感到孩子作业更多了。

刘娟说:“刚上初中时,孩子要学7门学科。以往每次大考,老师都是提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复习。期末考试,有时候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复习了。复习阶段是孩子们最辛苦的时候。一门学科少则十几张复习卷,多的有几十张。记得有一天晚上,孩子写作业写到快十二点钟。早晨起来,我悄悄数了数孩子的卷子,一晚上共做了大小12张试卷。”

一个学期下来,刘娟也摸出了规律,只要孩子作业比以往更多,那就是又要考试了。

月考前的作业比平时多,期中考试前的作业比月考前多,期末考试前的作业又比期中考试前多。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时,刘娟都莫名地紧张。

正因为如此,刘娟在公交车上听到学生们讨论期中考试的事时才觉得意外,这次期中考试之前,孩子竟像没这回事一样。

现在:

从没这么轻松过

和刘娟感受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刘红伟的女儿在沧州市第十三中学读八年级。以前每次考试前,老师都会早早地在班级微信群里通知家长考试时间,并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希望家长监督孩子们的学习。有几次考试前的周末,老师还加开了钉钉课堂,让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复习。

这次,女儿的期中考试时间定在了11月15日和16日,但是刘红伟在12日时才在和女儿的聊天中无意间知道老师并没有因为迎接考试而额外布置复习作业。

肖梦莹的儿子在第十四中学上八年级。以往每次考试前,孩子也会加班加点地写作业。作为母亲,肖梦莹觉得帮不了孩子什么忙,只能尽力做好后勤保障,变着花样给孩子做点美食。这次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肖梦莹才在班级群里看到老师发布的要期中考试的通知,而这则通知却让肖梦莹颇为意外。老师在通知中叮嘱家长:明天要期中考试,今晚没有作业,自由复习,孩子们一定要早点休息,不要熬夜。

相较于家长来说,学生们对此次期中考试的感觉良好。

吴梦涵是沧州市第十七中学的一名七年级新生。“我们小学复习,比如期中、期末考,都是刷历届的各个学校的卷子。本以为进入初中后,节奏要比小学更紧张,没想到期中考试前只复习了一周,卷子也比小学少了很多,就是数学做了几张试卷,其他科目主要靠自主复习。”

经过一周时间的复习,吴梦涵考到了班级前十名,她对自己的成绩还是满意的。她说:“我喜欢这样的复习节奏,不喜欢以前那样反复刷题的考前氛围,有时都刷题刷到想吐。”

小学生:

期中考试取消了

相比于中学的考试“静悄悄”,小学生甚至没有期中考试了。

为了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定》,各地学校要综合考虑学生年级、学科特点等因素,分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要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定》强调,小学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每学期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对于“双减”政策下的这一减负规定,很多小学生的家长还不太清楚。他们做好了迎接孩子期中考试的准备,结果等待中的期中考试却迟迟没有到来。

王佳怡的儿子在运河区实验小学读三年级。去年的期末考试,儿子成绩不太理想,语文和数学都是80多分。老师把学生成绩发到了班级群中,看到班上有13名考双百的学生,王佳怡的儿子憋着一口气,下次考试,一定要好好复习,争取考个满分。

听到儿子的“宣言”,王佳怡很欣慰,也暗下决心:到时和儿子一起复习,帮助孩子取得期中考试的好成绩。

刚进11月份,儿子的语文课本已经学了4个单元。按照惯例,教学进度过半,老师就不再讲授新课,转而进行期中考试前的复习。

令王佳怡感到意外的是,老师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开了第五单元的新课。

虽然没有听到期中考试的信息,但王佳怡和儿子丝毫不敢懈怠,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进行字词听写、课文背诵等功课的复习。

就这样准备了半个月时间,第五单元都要结课了,等待的期中考试也没有如期到来。

在一次和同事的聊天中,王佳怡才知道,小学取消了期中考试。

王佳怡向周围的同事、朋友打听此事,原来,运河区迎宾路小学、解放路小学、水月寺小学和新华区实验小学等学校都没有安排期中考试。有的学校只是进行了阶段性的单科测试,也没有公布分数,更没有进行排名。

老师:

家长无需焦虑

“双减”政策之下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就这样静悄悄地来了。

采访中,家长们纷纷表示,期中考试的紧张氛围,没有以前强烈了。

宋小刚的儿子在沧州市第八中学读九年级,上周期中考试刚刚结束。对于这次考试,宋小刚感慨颇多。

原来每次考试前,宋小刚都会很焦虑,把儿子时间排得满满的。“经常是路上买点吃的,让儿子在车上吃完,这样到家后,就能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宋小刚说。

结果,儿子一到考试前压力就越来越大。经常一回家,他就把自己关进房间,以往特别爱笑的小男孩,后来一丝笑容都看不到了,还经常唉声叹气。

“本以为现在儿子上九年级了,学习会更紧张。没想到遇到了‘双减’政策,我感觉现在儿子和以往的学习节奏差不多,负担并没有加重。这次期中考试,孩子的成绩还有小幅度的上升,这让我很欣慰。孩子心理压力小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善。”宋小刚说。

采访中,也有家长表示出这样的担忧:考试次数大幅减少后,如果孩子到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会不会就很难挽回了呢?

对此,沧州市第八中学副校长李涛表示,任何政策、制度的改革,受众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双减”政策也不例外。在这次期中考试前的几周,就有很多家长和学生向老师询问考试事宜,学生们明显还不能适应考试节奏的变化,而家长们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焦虑情绪。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随堂训练、课堂作业、延时服务等都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考试次数减少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021-11-19 学期过半,中小学生按惯例又到了期中考试的时候。但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觉得,这次期中考试有点“静”,有的初中生家长都不知道孩子进行了考试,而小学生干脆就没有进行考试——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1318.html 1 期中考试静悄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