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沧州晚报和沧州市作协共同举办的“中交隧道杯”建党100周年散文诗歌征文大赛,自2021年4月30日—7月30日,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共收到稿件300余篇(首)。征文结束后,市作协组织了权威性强的评委会,将全部参赛作品,采取隐去姓名和简介的“盲评”方式,对每篇作品均评审打分。经过初选、筛选和终评三个环节,散文、诗歌作品分别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4个奖项,现将获奖作者、作品公告如下:
支持奖:2人
祝相宽 《百年之幸》
韩 雪 《沿着这条路》
散文获奖作者名单
一等奖:
空
二等奖:2人
赵文俊 《华北局城工部的峥嵘岁月》
张 艳 《江水来》
三等奖:5人
祝 鹏 《推开门,便是绿水青山》
肖 靖 《下马厂“上马”记 》
高火花 《一河一棚总关情》
肖立国 《我的入党经历》
刘丽洁 《盐碱地的甜蜜日子》
优秀奖:10人
张永祥、刘耐岗、崔治莹、穆剑薇、郝之亮、郑晓红、张泽峰、王玉良、刘凤元、潘建华
诗歌获奖作者名单
一等奖:1人
陈 静 《母亲的红布包》
二等奖:2人
吕 游 《党旗》
杜吏仓 《风浪上船有了高度》
三等奖:5人
闻 墨 《赤水河》
王汉中 《在南泥湾,我举起一把镢头》
姚凤霞 《红梅》
牟秀林 《乡村婚礼》
哈 艳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优秀奖:10人
翔之、金红利、蒲宝杰、娄勇、王亚中、王柱森、曹军红、孙勇、王俊山、时振城
获奖作者发言
建党百年,中华之幸。能在有生之年赶上这样一个光荣的历史时刻,是我辈之幸。能在这个欢庆的日子为我们伟大的党献上一首小诗,是诗人之幸。这是我写作《百年之幸》的初衷。
——祝相宽
抵达梦想,需要一条路。为了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沿着这条路,古老的民族迎来了巨龙的腾飞,也必将迎来更大的辉煌!百年壮丽航程证明了,这是一条光明之路,胜利之路!
——韩 雪
勤劳善良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39载,从小,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是母亲的座右铭。尤其是红布包见证了母亲对党的赤诚之心。
写一首《母亲的红布包》,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陈 静
2015年我在采访拍摄大运河的过程中认识了华北局城工部。这样一座晋式风格的老宅矗立在平原小城,着实引人注目。在泊头文史学者郭树芳的介绍下,我了解了发生在城工部的一些前尘往事。华北局城工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也是沧州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沧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沧州,热爱沧州。
——赵文俊
从我记事起,村子里吃水都是节省着的,因为要去村外挑水。后来家家户户安装了水管,定时定量放水。如今一开水龙头就随时有水吃有水用。南水北来,民生大事。乡村的巨变,我有责任记录、书写、赞颂。
——张 艳
征文活动获奖,深感荣幸。征文主题宏大,写出好作品要做到“三真”:要发乎真情。为中国共产党而歌而颂,就需要发自内心。要真思考。我思故我在,我才写出“只要爱,用爱反复擦拭/它就不会生锈”的诗句。要真会写。从选材、切入点,语言的修辞、节奏、张力等方面有所考虑。
——吕 游
感恩过去就是感恩今天,“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这个理儿。写诗有责,笔下的纸就是大海,你的文字一定是盛开的浪花,心怀恭敬的心写诗,诗必然是在高处,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给诗一个高度。
——杜吏仓
当年红军万里长征曾四渡赤水,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彰显了无数革命先辈“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赤水河——这条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大河,更是中国革命滚滚洪流奔腾向前的象征。建党百年,寻梦赤水,一朵朵新鲜的浪花里,依然回荡着百年往事的铿锵与激昂。
——闻 墨
这是2018年5月参加“中国百名诗人延安采风”时写的,有的发表在《延安日报》,收入《中国百位诗人写延安》一书。诗中并无夸张,全是真情实景。今天南泥湾的镢头已经变作用来拍照的道具,但作为一种精神,其象征意义远大无边。
——王汉中
这篇小文的灵感来源于去往忻州的路上。记得那是个冬天,与朋友前往忻州定襄县,一路上重峦叠嶂,水雾淡薄,像极了古代的水墨画。途经一寺庙(文中采用的化名),停车游览,与法师交谈中得知这里的春色更美,于是有了此文。
——祝 鹏
清晨收到获奖的消息,朝阳正照在头顶上。一天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一切都很美好。
曾跟着作协的采风活动多次去下马厂村,村庄的发展变化深深感动着我,根据村庄的发展现状创作了这篇《下马厂“上马”记》。希望下马厂村,希望所有的村庄的发展,都能上马飞奔,都像今天的朝阳一样美好。
——肖 靖
作为一名在乡村长大的“85后”,我亲眼见证了农村的发展,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所以,对于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一主题,我选择将家乡的运河与蔬菜大棚的发展作为切入点。河水之所以变清,道路之所以变好,河边之所以有旅游景点、有蔬菜大棚基地,正是归功于党的好政策及国家的伟大工程建设。散文是真实的,真实的写作让我见证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高火花
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非常感谢市作家协会、沧州晚报联合举办的这次“庆祝建党100周年散文诗歌征文”活动,给我一次回望军旅、感念党恩、抒发爱党情怀的机会。《我的入党经历》记录了我真实的当兵故事和入党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文学爱好者,今后我将努力践行初心使命,用心传递党的温暖,用手中的笔书写党员故事。
——肖立国
金秋十月,田野飘来硕果的清香,令人安宁和陶醉。在这片生我养我、滋润着我灵魂的土地上,丰收是令人兴奋的色调。更有一些与时俱进的年轻人,他们用敏锐的目光,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我感动,我祝福,记录下文字与生活共舞。
——刘丽洁
我喜欢诗。喜欢诗的语言,喜欢用诗的语言抒发我的情感。诗是我情感的血脉。
我参加过乡村婚礼。那年,侄女就是她的父母和我把她交到一个乡村小伙子手中的。如今,在老家,侄女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乡村婚礼》记录了那一喜庆的时刻。
——牟秀林
建党百年,礼赞红梅。“红梅”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提笔在手,我好像看见,一朵朵“红梅”为了春天的到来傲然绽放。红梅映照着新中国的黎明和新时代的朝霞。她是我诗歌中最美的意象。
——姚凤霞
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于千秋伟业,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困苦,领导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又重温了这段历史,滋养了初心,激荡了情怀!将党史融入血液、精神注入灵魂,一气呵成创作了诗歌作品《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哈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