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
第14版:14

患上慢阻肺 当心合并肺心病

中西医结合“心肺同治”可改善症状

本报记者 马玉梅

男子吃3年中药 慢阻肺症状好转

今年66岁的程先生呼吸系统一直不太健康,被医生诊断为慢阻肺,经常有咳嗽、咳痰、喘憋的症状。几年前,他又因患鼻咽癌做过放疗、化疗手术,体质变得较差,稍一活动就喘得厉害,每年都要住几次院。

3年前,程先生找到河北以岭医院贾振华教授,希望通过中药进行调理。贾振华为程先生仔细辨证,根据他的实际病情及体质,为他开具了益气活血、清肺化痰、解痉平喘、祛风通络的药物。

程先生清楚记得,当时他服药6天后,咳痰明显减少,喘憋症状也有所减轻,这给程先生很大的信心。从那以后,程先生每周都去找贾振华教授拿药调方,这一坚持就是3年。

如今,程先生虽然偶尔还会有咳嗽、嗓子痒的症状,但是跟3年前相比,症状明显减轻了许多。贾振华表示,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常进行性加重,可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慢阻肺因长期气流受限,不仅会影响呼吸系统,还会导致呼吸衰竭、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无法逆转。慢阻肺也会因为肺循环受影响而导致右心增大,影响到心功能从而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因此,若患者已经诊断为慢阻肺,不仅要积极治疗,还要坚持长期的合理用药,以控制病情发展,延缓慢阻肺对心血管等其他脏器系统的影响。

心肺互相影响 肺病日久可致心病

慢阻肺较为难治,在规范使用西药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的应用则能提高治疗效果。中医药的使用,则应从“心肺同治”的思路出发。

贾振华教授指出,无论是从西医病理分析,还是从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出发,都认为心肺两脏互相影响,从西医角度来说,一方面慢阻肺影响肺功能、肺循环而导致肺心病;另一方面,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患上慢阻肺的风险也会增加。无论是慢阻肺还是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都会受合并症的影响。这两种慢性疾病若合并存在,则会导致患者预后更差,也就意味着更为难治。

从中医角度来说,在中医理论中,很早就已初步建立“心(肺)-血-脉”循环系统概念,论述了心肺之间的密切联系,心肺两脏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任何一脏发生病变都会相互影响。因此,贾振华教授指出,无论是从西医角度还是中医角度,对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及防治,都不应孤立看待,应联系到心、肺相关;治疗上也应考虑到心肺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心肺同治。

贾振华教授表示,因慢阻肺患者长期气流受限,从中医病机分析上来看,多属于气虚;而且因病程较长,病久入络,络脉淤阻,从而肺气亏虚、心血运行不利,因此,在治疗上就要心肺同治,通过补益宗气与营卫之气,调节营卫交会生化,祛除痰淤毒邪,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喘咳、憋闷、心慌等症状。临床治疗显示,在坚持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不仅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某些西药使用时带来的副作用,预防心血管损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肺为“娇脏” 秋冬季应注重防护

“在进入秋冬季节后,天气转冷,呼吸道疾病常常会发病增多或病情加重,因此,‘老病号’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避免受寒加重病情。”贾振华教授表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因此,在天气变化的季节,一定要注意做好肺部及呼吸道的保暖防寒;尤其患有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肺气虚的人,在秋冬时节更要提高警惕,注意衣物保暖防寒,避免感冒、感染。外出时,遇到空气条件不好的情况,注意戴上口罩等进行防护。规范使用药物,不要乱用抗生素。

2021-10-27 中西医结合“心肺同治”可改善症状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9030.html 1 患上慢阻肺 当心合并肺心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