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新西兰发来视频,视频中是一条长毛吉娃娃,通体雪白,乖巧伶俐。儿子说:“老爸,它叫露茜·杨,我们家的新成员!”我听罢吓了一跳,这小子,什么时候先斩后奏养上宠物了,而且还取了个不伦不类的名字。
也难怪,儿子从小喜欢小动物,多次嚷着要养个小猫小狗什么的,都被我以影响学习为由拒绝了。
现在,儿子在新西兰上大学,学习很紧张,平时还自己打工挣生活费,推销二手车、商场卖猪肉、饭店洗盘子……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哪还有时间照顾宠物呢。想着儿子学习打工的紧张样儿和年纪轻轻牵着狗绳遛狗的模样,总感觉很滑稽。
儿子却说,学习、打工和养狗并不矛盾,生活就是既要紧张充实,又要闲暇有趣。儿子还说,自从有了露茜·杨,添了不少快乐呢。
领养“露茜·杨”
原来,在新西兰并没有卖小猫小狗的自由市场。每个家庭养的宠物,大多要去当地城市的动物救助中心领养,亦或到由动物救助中心提供的宠物店领养。
领养也并非是一件随便的事情,工作人员会详细询问你领养的动机,测一测你的爱心指数。如果让工作人员察觉到你只是图一时之欢,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善意,恐怕领养计划就会泡汤。工作人员还会询问你的住家环境。养狗比养猫更严格,比如要有一定宽敞的空间,超过人高的院墙,确保人与狗的安全。另外,你还要证明有足够陪伴它们的时间,以及你的性格和宠物的匹配度。
取得了以上这些认可后,工作人员才会推荐几只宠物供你挑选。儿子当时就是从宠物店提供的3只小狗中,看中了这只吉娃娃的。从相见的第一眼,吉娃娃就一直睁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儿子,仿佛知道这就是要带自己走的主人,这就是缘分。
确认领养后,工作人员就要把主人和狗的信息植入芯片。首先是取名,宠物必须随主人姓,儿子一念之下就取名“Lucy Yang”,翻译成中文就是“露茜·杨”。所有的信息从此伴随狗的一生,人与宠物会变成亲密的朋友,中途不得随意弃养,否则会受到严厉处罚。宠物一旦走失,植入体内的芯片也会很快帮助它找到主人。
一起参加培训
儿子领养“露茜·杨”后,人和狗还得去上10节培训课,每周一节,内容包括培养主人训练狗的能力,培养“露茜·杨”和同类相识相处的能力等。从最初办领养手续到最后的培训,相关机构算是服务到家了。顺便多说一句,儿子领养的这只吉娃娃,需给动物救助中心缴纳200纽币领养费,这包括了打防疫针、做绝育手术和植入芯片的费用。
到今天,儿子和“露茜·杨”相处也大半年了。问起他最大的收获,儿子说,除了收获满满的爱心,再就是生活更规律了。为了“露茜·杨”的健康,儿子变得更自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