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
第17版:17

沧州古城的兴衰

耿玉升

沧县旧州是沧州过去的古城,它的前身是浮阳县(后改清池县),始建于西汉高帝年间,明代建文二年被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毁灭。然而古城的不少历史遗迹,现在仍然可以看到。

沧州古城的兴盛

沧州历来是区域政治、文化、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军事的必争之地。历史上有很长的兴盛时期,有大汉的风韵、盛唐的气象、五代的烟云、辽宋的烽火等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康熙《沧州新志》和《畿辅通志》记载,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在这里置浮阳县,同年又在这里置勃海郡(东汉后改为渤海郡),领浮阳、东光、阜城、千童、章武、东平舒、南皮、临乐等26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浮阳郡,领浮阳、饶安、高城、章武四县。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分瀛洲、冀州部分地域置沧州,州治饶安。领浮阳、饶安、乐陵三郡十二县。

隋开皇十八年发生水灾,大浪淀水溢,仵清村被淹没成大水池,改浮阳县为清池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州治移清池,领清池、盐山、长芦、长陵、饶安、无棣、乾符七县。并置景城郡,郡治也在清池。

唐开元十四年在沧州置横海军;大和五年改为义昌军。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河北分为东西两路,沧州属东路河间府,州治沧州,领清池、盐山、无棣、南皮、乐陵五县。

元延祐元年(1314年)州治迁往长芦(今沧州市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因毛贵攻陷长芦,州治又迁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于长芦靠近运河,便于发展经济,州治再次迁往长芦,长芦成为沧州新址。

明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沧州古城在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中毁灭。

沧州古城的历史遗迹

旧州的铁狮子,是世界闻名的古代铸铁文物;身长6.3米,高6.6米,宽3.0米,重近40吨。头顶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铸有《金刚经》文,但因年代久远,字迹多锈蚀不清。狮子颈右侧铸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大周广顺三年是后周癸丑年(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铁狮子坐落在古城内开元寺前,面南尾北,挺胸昂首,栩栩如生。清代文人李云峥作《铁狮赋》赞云:“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

《沧县地名资料汇编》记载,旧州北关历史上有“龚公祠”。西汉宣帝初年,勃海郡发生饥荒,匪患四起,宣帝启用龚遂治理勃海郡。龚遂到浮阳后发布政令:手持锄头种田的是农民,手持武器的是盗贼;要抓捕盗贼,保护农民。规定百姓要采集野果野菜备度灾荒,并要卖刀买牛,种树、种粮、种菜、养牛、养鸡,养猪,使百姓生活安定下来。后来,人们修了“龚公祠”,祭祀这位贤良太守。《汉书》和《资治通鉴》都有相关记载。

东关东头,有地名“高堂”,是祭祀东魏刺史高浟的地方。后来祠堂年久倒塌,“高堂”作为地名流传下来。

东魏时期,高浟出任沧州刺史。高浟聪明勤政,廉洁为公,他要求属下,往来办理公事“皆自赍食粮”,不得骚扰地方百姓。《北齐书·高浟传》载:隰沃县主簿张达到州内办事,晚上在百姓家中喝鸡汤。高浟察知后训诫说:“当官的为什么不给钱白吃百姓鸡汤!”张达立即跪地认罪,并补赔了鸡汤钱。自此后,官吏都不敢白吃白拿百姓的东西。

《高浟传》还记载了高浟在沧州巧断骗贼案的故事。捕捉了骗贼,为失主找回了冻肉。明朝诗人赵叔纪在《菜园墨迹》一诗中记述了高浟为破偷菜案,令人在菜婆所种菜叶背面涂上墨迹,抓住了偷菜贼。至今,古城外还有墨水岗的地名。

2003年6月,在旧州城内古县衙遗址旁出土了一眼封存完好的唐代“毛公井”。井壁由沟纹青砖砌成,井床石栏,古朴唐风,专家鉴定此井建于唐代。《新唐书》记载:唐朝开元十年沧州大旱,多数井水干枯,少数有水的井,也水味苦咸难以饮用。当时清池毛县令,在县衙旁穿地掘井,找到甜水,既能为老娘熬药服用,也为当地百姓解决了饮水之难。人们称此井为“毛公井”。

旧州古城内有古迹“歇马台”,是后周皇帝柴荣在沧州集兵点将北伐契丹的地方。旧五代史《周书 世宗纪》和明嘉靖《河间府志》,都有周世宗在沧州集兵北伐的记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为收复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失地,在沧州集兵点将北伐,转战青县、任丘、河间、雄县、霸县一带,收复了三州三关十七县,设置了雄、霸二州。后因周世宗突然发病驾崩,北伐终止。

在旧州城内的西南角有一地名“林冲庙”。历史上是否真有林冲来过沧州,史料没有记载,而“林冲庙”确实是历史留下来的地名,相传“林冲庙”建于元代中期。从废古城的南门口进城不远,道西“密云寺”西北就是“林冲庙”。当然,随着古城的毁灭,这些寺庙也早已不复存在,而只剩地名。《沧县地名资料汇编》(沧州旧城图)中也记载了“林冲庙”和古城东的草料场,现在叫马场。

沧州古城的毁灭

沧州古城内的东部,有一片坑状农田。地名:万人坑。土内常有人的碎骨露出。传说这里是燕王破城时埋人的地方。

燕王是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原驻守大都(北京)。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称惠帝。近臣齐泰、黄子澄献策“削藩”,以巩固皇权。燕王朱棣本来就对朱允炆继承皇位不满,削藩更使他震怒,便说:齐泰、黄子澄是奸臣,须加诛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燕军受到当地驻军和民众的顽强抵抗。所以燕军每过一地,都大量屠杀俘虏和当地民众。

建文二年(1400年),徐凯驻守沧州(今旧州)。沧州城墙是土城墙,当时有的地方已坍毁。徐凯带领士兵和民众加紧修补。燕王认为这正是攻取沧州的好时机。便佯装征伐辽东,而暗令大将张玉率军在天津直沽南下,奔袭沧州。

燕军一路偃旗息鼓,封锁消息,不走大道,避开青县、长芦等重镇,从东边绕路过砖垛、灶坡(今沧县皂坡村),天近拂晓到达沧州。

徐凯原得到的消息是燕军征伐辽东,所以放松了警惕;而燕军突然兵临城下,徐凯仓促应战抵抗,民众也帮士兵守城,战争非常激烈。燕将张玉带兵从城东北角肉搏登城,一举攻下沧州,杀死徐凯。当时,燕军屠杀沧州守军一万多人。有史料记载,三千投降军卒都被燕军活埋在“万人坑”。沧州军民被杀约六万余人,古城遭彻底毁灭。

2003年7月,旧州东关村在东城内距城墙基10余米处,出土3个陶制礌石堆,共1000多枚礌石。礌石是用来预防攻城的武器,从城下码放整齐的礌石堆看出,当时战发突然,连礌石都没来得及运到城上去,城就被攻破了。

燕军屠城惨不忍睹,一座兴旺的古城变成了废墟。明代文人顾炎武路经沧州时留诗《旧沧州》“落日空城内,停骖问路岐;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狻猊是狮子的别名)。诗词对当时惨状的描写充满了悲凉之感。

2021-10-26 耿玉升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8899.html 1 沧州古城的兴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