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真 摄影报道
“你看,这根排骨新鲜又肥瘦均匀,拿回家炖排骨汤最合适了。”在黄骅市馫宇苜蓿猪直营店里,张校榕一边为顾客介绍,一边熟练地把排骨剁成小块,并迅速打包装袋。
今年34岁的张校榕,是黄骅市羊二庄镇东湾村人。他自己都没想到,有一天会当上“猪倌”,而且琢磨出了不少“新玩法”。
“新玩法”之一
清仓冷冻肉
张校榕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养猪场,已经39年了,在生猪的养殖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可现在却因为年迈而显得力不从心。
“我原来是做红木雕刻的,收入也挺稳定,但是想到父亲一把年纪了每天还要围着养殖场那2000多头猪打转,觉得怪心疼的。”2017年,张校榕辞职回乡创业。
如何打破销售僵局,把自家的猪肉推向市场,给传统养猪场注入新的活力,这是张校榕迫切要做的事情。
“自家养殖厂的猪都是吃苜蓿长大,养殖周期长达1年,出厂前还经过了层层检验,品质是没问题的。”张校榕坚信,自家的猪肉肯定会有市场,此前销售中遇到的难题主要还是没有知名度。
要想提高知名度,就得先“有名有姓”。为此,张校榕首先创办了自有品牌——馫宇生态苜蓿猪,还精心设计了商标。
2018年下半年,张校榕在黄骅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开起了第一家直营店。最开始,店里卖的是纳米包装冷冻猪肉,因为这类包装既安全卫生又能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可在售卖的过程中,张校榕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不太认可,认为冷冻的产品不够新鲜,购买的时候颇有顾虑。
“刚开始创业没有经验,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加上门店租金较高,那段时间压力可不小。”张校榕说,况且当时主要依靠社区微信群推广,猪肉的销量并不理想。
“直营店里必须卖鲜肉!”张校榕果断清仓了剩余的冷冻肉,开启现宰现卖的销售模式。不仅如此,他重新选址,把门店迁到了居民小区门口。慢慢地,直营店的生意有了起色。
“新玩法”之二
推出半成品
张校榕为了提高服务品质,经常向来店的顾客做“问卷调查”。在一次与顾客闲聊时,顾客表示自己的厨艺非常有限,肉买回去也不知道怎么烹饪,有时候做出来的味道并不好吃。
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猪肉深加工呢?一个大胆的想法闯入了他的脑海。
“深加工不仅能衍生出多种吃法,解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还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这个品牌。”张校榕觉得这是拓宽销售的又一条渠道。
说干就干。他与有着30多年传统老手艺的师傅合作,推出了丸子、猪蹄、肘子等各类熟食以及腊肉、腊肠等半成品,一上市就受到了顾客们的欢迎。
张校榕还想过做饺子和馄饨,“如果找人代加工,纯手工包制,成本有点儿高。”张校榕算了一笔账:以饺子为例,一般的饺子馆8两饺子大概卖13元至14元,当时我的猪肉饺子定价是18元1斤,会员价是15元一斤。
“因为我们的饲养成本比较高,再加上代加工量有限,导致加工费也挺高,最后发现不赚钱。”不过张校榕并没放弃,“我还会寻找合适的机会创办自己的加工厂。”
“新玩法”之三
“云端”卖肉
现在不少的蛋糕店、鲜花店、理发店都会实行会员制,张校榕的鲜肉直营店自成立之初也采取了会员制。会员们除了享受折扣外,张校榕还会免费传授厨艺,甚至定期邀请会员们参加聚会。店里一推出新品,他也会请大家试吃、提意见。
“有人情味”“人实在又踏实”“做事用心”是一些顾客对张校榕的评价。他的门店很快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如今很多创业者在抖音上直播带货,张校榕看到了有些心动:“咱家的产品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今年9月份,张校榕正式入驻抖音平台。最初,他把一些顾客在店里录制的小视频传到网上,没想到反响还不错。前来买肉的其他顾客知道后,也争相出镜。大家热情地对着镜头分享自己食用后的感受,诉说着和这家猪肉铺结下的不解之缘。
顾客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这次尝试让店铺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不到1个月的时间,张校榕的抖音号就有了近900名粉丝。“比我预期的要好,这让我更相信自己的路子走对了。”
除此之外,张校榕还拍摄了一些与生猪养殖、猪肉销售相关的小视频,并尝试做了两场直播。由于卖的是自家养猪场的猪肉,通过拍小视频可以方便大家去养猪场追根溯源,这种做法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吸引了不少新的客户。
“接下来我要好好研究,怎么通过小视频或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土猪肉。”张校榕说,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自家的土猪肯定能“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