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雷能形象地说明地道战的残酷,这把日本战刀是侵华日军留下的铁证,这两枚纪念章是日军发动‘七七事变’的见证……”
李俊波向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讲解着。
他的家庭“抗战文物展览馆”已免费向市民开放。他说,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可以让更多人近距离地看到历史风云,铭记历史,致敬英烈。
一把军刀
李俊波今年56岁,是沧州炼化行政事务中心员工。
李俊波自小喜欢舞刀弄棒。1998年,他偶然在沧州市旧物市场看到一把刀。但不认得是把什么刀,只觉得适合练武,就买了回来。后来,懂文物的朋友告诉他,这是一把侵华日军所用的32式乙型军刀,为侵华日军低级陆军军官使用。他拿着这把军刀,看着刀锋,别样滋味涌上心头。李俊波的曾祖父就是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
感受着抗战实物带给自己的心灵震撼,李俊波觉得,应该收集更多的抗战物品,让那段历史昭示和警醒后人。从那时起,李俊波开始搜集与抗日战争有关的资料与物品,踏上了抗战文物收藏之路。
工作之余,他辗转省内外的文物市场。北京、德州、衡水等地,他跑了不知道多少次。和众多收藏者不同,人家拿到一样东西,首先考虑有没有升值空间,而他目标明确,只看是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东西,有没有历史警示作用。他的收藏范围广泛,从刺刀、炮弹弹壳、地雷等武器,到日本军服、防毒面具、作战地图;从老报纸、老画报,到当年侵华日军军歌集;从各式各样纪念章到军票,都是他收集的目标。“这些都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也是最好的教科书。”李俊波说。
他对收藏也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李俊波的妻子告诉笔者,李俊波平常买件新衣服都舍不得,可只要看到有价值的抗战文物,明知出价高也会想方设法买回来。他说:“这些抗战文物能够真实地还原一段段不可忘却的‘抗战记忆’,付出再多也值得。”
抗战文物“会说话”
随着抗战文物收藏的深入,李俊波不再是刚起步时的“盲收”。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花了很大功夫学习,订阅了多种杂志,学习抗战历史。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让物证更好地述说历史。
他拿起两枚纪念章说:这枚章正面是一个身佩军刀的日本军官手持望远镜远眺的图案,背面上半部分是飞机图案,下半部是长城图案,刻有“支那军事纪念”“昭和十二年”。李俊波介绍说,昭和十二年即1937年。这两枚纪念章是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见证。他还有多幅日军作战地图。图上用红色炸弹标注的地方,李俊波通过查阅资料,证实这些被标注的地点均曾遭到日军野蛮轰炸。“这些地图就是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直接物证。”李俊波说。
从小喜欢看电影《地雷战》的李俊波,最喜欢收藏的抗战文物是地雷。20多年来,他收藏了100多个品类、200多颗地雷,有铁质的、陶瓷的、石头的,收藏界的朋友都叫他“雷王”。在收藏地雷过程中,他还有一个意外发现,那就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地雷战开展得很早也很好。他所收藏的地雷有一多半来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些地雷都经过专业部门处理过。
最近几年,李俊波又有了一个新的收藏专题,那就是抗战时期的“良民证”。他说,一件文物往往牵扯一件史实,“良民证”直接客观地记录着历史,是日本侵华罪行抹杀不掉的证据。
他现在收藏的“良民证”有300多个,涉及区域涵盖了日军侵略中国的全部地区。他说,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描写祁老爷子的长孙瑞宣看到日伪制发的“良民证”时认为,这“就是亡国奴的烙印”。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不忘国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老百姓身边的红色教育基地
截至目前,李俊波收藏的抗战藏品达2000余件。他多次向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捐献抗战文物,数十次为各种抗战展览无偿提供展品。他还曾应邀担任义务讲解员,累计为几千人次讲解。他多次被省、市、区评为优秀基层国防教育宣传员。
随着收藏的文物越来越多,李俊波有了新的想法。这些抗战文物不能光自己收藏,也不能局限于抗战纪念日参展,他要建一个家庭抗战文物展览馆,平时对外开放,让广大市民和学生在家门口就能免费参观,上一堂历史课。
今年6月份,李俊波的“抗战文物展览馆”正式开馆。一进馆,最吸睛的就是地雷。客厅的架子上、地上的筐篮里满是地雷,还有各式的军刀、工兵铲、烟盒、军服等,多达几百件。
他从桌上随手拿起一个折叠行军灯说:“你看,这灯可以在里面点上蜡烛,打开电扇都吹不灭,还不怕雨淋。”他又指着一张日军作战地图说:“我对比了现在的地图,发现当年这张地图位置标注非常精确,像这种小路是只有上山打猎、采药的人才知道的。”李俊波经常告诉前来观展的孩子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才对得起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胜利。”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李俊波的家庭“抗战文物展览馆”成了百姓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附近的石化小学还把李俊波的抗战文物展览馆作为课外红色文化基地,聘请李俊波担任校外辅导员,分批组织学生参观。
笔者在采访中见到了沧州市石化小学师生。副校长刘霞说,来参观的是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孩子们刚刚学完课文《地道战》。他们近距离接触这些抗战文物,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