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
第14版:14

隐形“啃老”,“啃”得爹妈好烦恼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老年人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有一则强行“啃老”的案例——

一位92岁老人的24万元存款,被子孙以“账户挂失”为名取出,存入了孙女的账户。

事实上,与这一案例不同,生活中,有些新的、更加隐形的“啃老”方式悄然兴起。

陪伴式“啃老”:

让父母变“打工人”

64岁的天津人郭华林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毕业后,郭华林帮他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2017年,儿子结婚,郭华林见他嫌房子小,就让儿子儿媳跟自己一起住。后来,郭华林曾想过让小两口搬出去住,然而,2018年,郭华林的老伴因高血压两次住院,儿子以“不放心母亲的健康”为由,继续在家里住着。老伴住院时,儿媳请假陪护,儿子上网查食谱,郭华林因小两口的孝心而感动,就没再动过和他们分开居住的念头。

但后来,郭华林慢慢发现儿子的“陪伴”变了味。2019年,孙子出生后,儿媳就辞去了工作。儿子单位效益不太好,经常在家抱怨压力大。郭华林只好为儿子减负,他说:“家里的生活开销都由我承包,还要常给孙子买奶粉。”他的老伴则更加辛苦,不仅要买菜做饭,还要负责带小孩。

遭遇陪伴式“啃老”的,可不只郭华林一个人。曾有媒体对2002名父母和子女分别进行调查,77.3%的受访者认为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啃老”者绝大部分是“80后”“90后”。

探望式“啃老”:

掏空爹娘腰包

湖南衡阳59岁的张敏芝遇到了另一种“啃老”——探望式“啃老”。儿子在本地工作,曾让张敏芝引以为豪:有人的子女一年难得回一次家,自己的儿子却能“常回家看看”。近几年,两个孙子相继出生,张敏芝更期待儿子一家回来。儿孙们每次来,张敏芝都会提前张罗一大桌好菜,还给孙子准备玩具。然而,时间一长,张敏芝发现儿子回家次数越来越频繁。几乎每到星期五晚上,儿子都会带着儿媳和孙子们来住。周末,儿子就安排老两口带孙子,自己带着媳妇去外面钓鱼、看电影,直到星期天晚上,才开车回自己家。

很明显,儿子的探望实际上变成了蹭吃蹭喝。每当儿子一家“组团探望”,张敏芝就至少要花大几百元。她说:“买菜两三百,加上买玩具、带孙子去吃肯德基,有时一个周末要花上千元。”年底一算,张敏芝发现,在子女和孙辈上的开销竟有一两万元。她不由得担心:“我一年的退休金还不到两万元,这样吃下去,我和老伴要被吃穷了。”

建议:

主动“出击”,化解压力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吟看来,与传统“啃老”相比,新型“啃老”的年轻人往往有一定收入,更多“啃”的是父母的时间和精力。由于他们不主动开口向父母要钱,因此其“啃老”方式不易被察觉。

王吟说,新型“啃老”以陪伴式“啃老”和带孙式“啃老”最为典型。父母总是大包大揽,养出“巨婴”,自己受罪。“如果拒绝被‘啃老’,就要趁早出招。”王吟认为,如果不认可子女的“啃老”行为,从一开始就该拒绝。“可以明确自己的底线,比如在子女结婚、买房时讲清自己能提供多大帮助,说明是否愿意带孙辈等。子女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一开始就约法三章,可以避免产生矛盾。”王吟说。

王吟表示,想拒绝被“啃老”,还可以主动出击。她说:“对于毕业后依然待在家里的子女,父母可以主动带子女参加社会活动,帮子女找工作;面对陪伴式‘啃老’,可以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同时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子女坦言,自己想要新生活。这样既能给子女台阶,又不伤害亲情。”

对于王吟的这些建议,张敏芝表示认可。为化解儿子的探望式“啃老”,张敏芝选择了主动“出击”:周末,她和老伴提着礼物去儿子家,既能一家团聚,又缓解了被“啃”的压力。

据《快乐老人报》

2021-10-15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7799.html 1 隐形“啃老”,“啃”得爹妈好烦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