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陈 燕
责任校对 石会娟 技术编辑 崔 敏
本报记者 扈广川
探寻古迹遗址
国庆假期第二天一大早,运河小学的凌盎司同学和爸爸一起骑上电动车,开始寻找大运河沧州城区段的文化古迹。这个国庆长假,我市有1000多个家庭参加了这次“探寻老沧州”亲子实践活动。
为让沧州百姓记住家乡的历史、了解沧州的传统文化,市有关部门在沧州主城区勘测标注了古沧州的24处历史古迹遗址,并分别设立了独具特色的标注牌。这24处古迹遗址分别为: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闻远楼、文庙、城隍庙、水月寺、清真北大寺、梅公祠、州衙补山楼、盐运司、渤海书院、城厢码头、军桥、佟家花园、博施医院、正泰茶庄、吕宅、直隶二中以及“幞头城”的5个城门。
今年国庆节期间, 苍林公司组织了“探寻老沧州”亲子实践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走一走运河两岸、看一看古迹遗址、听一听老沧州的故事、写一写活动感受、画一画记忆中的老沧州……
主办方为大家提供了研学手册、地图和标注点位置信息。寻找的过程中,家长可用手机扫描标注牌上的二维码,和孩子一起听讲解,了解历史,增长知识。
难找的“城隍庙”
潘润泽同学说,在这次活动中,他不仅学会了看地图,还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的道理。
按照地图指示,潘润泽很快找到了水月寺、直隶二中等古迹遗址。但是在寻找城隍庙遗址的时候,他却遇到了麻烦。他和家长按照提示找了好几遍,却一直不见“城隍庙”标注牌。
“我们都快要放弃的时候,猛然发现,原来标注牌在马路中央。”潘润泽感叹,幸亏没有放弃寻找。“在行走中亲近自然,在行走中寻找历史,这次活动让我收获了很多快乐。”
这些标注牌也许就在你住的附近,也许你经常路过,但你注意到它们了吗?其实,它们一直默默地守护在那里。
沉甸甸的奖牌
“活动结束后,我们还领到了一块奖牌。孩子很高兴,我们也很开心。虽然这个假期我们未远行,但是参加了这次有趣的活动,意义非凡。”运河小学浦欣悦同学的爸爸深有感触。
他说:“适逢小长假,探寻古沧州,领略千百年的遗风、遗迹、遗址非常有意义。虽逢小雨,孩子依旧兴趣盎然。每到一处古迹,远观近赏,聆听解说,惊叹古人智慧,感慨今昔之别。古城虽小,足以撑起千年文明,今朝繁华,彰显祖国更加富强伟大。小南门的车水马龙,经久不衰;文庙的科举才子,诠释文武沧州;水月寺的寺来之不易;梅公祠的祠同样度苦济世;南川楼,再现繁忙运河渡口;朗吟楼,广聚文人贤士……如果悠悠运河承载的是千年经济繁荣,那么古迹沧州体现的则是历代沧州儿女千百年的文化守候。连续几天的阴雨,洗礼了沧州大地,雨中探访古城,沧州的文化底蕴也开阔了孩子的眼界。”
了解家乡 热爱家乡
“每个标注点上都注明了遗址的历史和名称来历。比如军桥遗址上面这样介绍: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名军桥。1947年,青沧战役时,为争夺此桥,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沧城解放后,改名解放桥……”每到一处古迹遗址,黄嘉涵同学的爸爸都会认真地为孩子讲解。
王居喆同学惊喜地发现,24处古迹遗址不仅每一处都有简单的文字介绍,扫描二维码还可以听到古迹的详细介绍。王居喆说:“这次探寻老沧州的活动,让我了解到了关于沧州的很多历史文化知识,更增强了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朱俊熙同学的妈妈说:“这次活动对于孩子来说,就好像一次‘寻宝记’,每找到一个地方都有种胜利的喜悦感。”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需要一代代传下去。利用假期,父母与孩子一同了解沧州的历史,寻找沧州古老记忆的符号,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组织者庞毅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