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换季,都是感冒、过敏性鼻炎的多发时期,于是,擤鼻涕就成了高频动作。
别看擤鼻涕是件小事,但你习以为常的动作或许是错误的,不仅会误伤鼻子,还可能诱发耳朵和眼部炎症。
在本文中,专家将告诉你擤鼻涕最忌讳哪种危险动作,并教你几招,让你从此安全地擤鼻涕。
不要堵住俩鼻孔擤
你平时都是怎么擤鼻涕的?是按住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发力,还是捏住两个鼻孔同时用力擤?
实际上,擤鼻涕时,捏住两个鼻孔一起擤的动作非常危险,可能诱发以下后果:
1.导致中耳炎
耳朵和鼻子之间有耳咽管相连,用力擤鼻涕时,鼻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导致带有细菌、病毒的分泌物沿着耳咽管被压送至中耳腔内,很容易造成中耳感染,给鼓膜穿孔埋下隐患。
如果擤鼻涕后出现以下状况,就可能是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有——
①耳闷 急性分泌中耳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耳闷,耳内有闭塞感。
②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多有感冒史,病后听力逐渐下降,并且头位变动时,比如前倾或偏向患侧时,听力可以暂时改善。
③耳鸣 出现间歇性耳鸣,如“噼啪”声,当头部运动或打哈欠、擤鼻涕时,耳朵里可能会出现气泡冒出水面的声音。
2.引起眼眶气肿
正常情况下,鼻腔内的软组织会将气体严密地包裹在鼻腔内,如果眼眶内侧壁受到外伤,或者做过鼻内窥镜手术以后,局部软组织就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此时再用力擤鼻涕,会使气体循着鼻腔泪囊内的软组织缺损的间隙,进入眼球周围的皮下组织,造成眼睛肿胀。
因此,对于眼睛曾经受过外伤或者做过鼻部手术的患者,擤鼻涕和冲洗鼻腔时一定不能太用力。
三个技巧让你正确擤鼻涕
擤鼻涕是个技术活儿,为了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既要掌握力度,又要学会姿势。
压单侧
交替擤
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微用力,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被擤出来。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外一侧。如果鼻涕不易擤出,就应该请医生开些滴鼻液,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勿用力
稍前倾
擤鼻涕时应掌握的力度,应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身体要略微前倾,这样有利于把上颌窦内积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
忌过度
早就诊
很多人恨不得每次都把鼻涕擤得干干净净,觉得这样才能畅快地呼吸。殊不知,过度擤鼻涕,会刺激鼻黏膜,而鼻黏膜受到的刺激越多,分泌出的液体也就越多。因此,擤鼻涕不要太频繁,及时就诊才是上策。
对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棉签浅浅地插入鼻孔,轻轻转动,把又稠又厚的鼻涕卷出来。孩子感冒后,又稠又厚的鼻涕较多时,绝对不能让孩子用很大的力量擤,以免孩子患上并发症。
五种颜色鼻涕的“暗语”
流鼻涕不一定就是感冒。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鼻涕的形态、颜色,对病情做出基本判断。
白色黏稠性
感冒加重期、鼻窦炎
感冒加重后,鼻涕会慢慢变成又稠又厚的乳白色,若超过10天,感冒仍不见好转,并伴有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时,就应警惕起来,做个检查,看自己是否患上了鼻窦炎。
清水样
感冒初期或过敏性鼻炎
感冒初期流清鼻涕,是鼻黏膜为了将附着的病原体冲走,而分泌出的大量黏液。这时,要多休息、多喝水,或根据医嘱,口服感冒药或抗病毒类的药物。
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初期症状类似,除了常流清鼻涕外,还容易打喷嚏。建议患者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查。只有明确病因、远离过敏原,并按医嘱使用药物,才能缓解过敏性鼻炎。
黄绿色脓性
病菌侵入
黄绿色脓性鼻涕的出现,是在提示:身体可能有病菌入侵了。白细胞和病菌同归于尽后被排出鼻腔外时,鼻涕就会变成黄色、绿色或黄绿色。
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以及是否要用抗生素治疗。
粉红或红色
鼻黏膜破损可能性大
多见于鼻腔干燥、鼻外伤、鼻腔炎症等情况。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纠正孩子挖鼻孔的坏习惯。
灰色、黑色
雾霾、灰尘等引起
鼻腔吸入大量粉尘、灰尘、烟雾颗粒时,这些东西与鼻涕在鼻腔里混合,就容易出现黑鼻涕或鼻灰涕。因此,雾霾天出门时,要戴好防雾霾口罩,以减少尘土和烟雾颗粒的吸入。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