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30日
第04版:04

很多大学生在记账软件上写下每一笔生活开支。那一串串数字,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消费轨迹,也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

校园里的“记账族”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晓云说,记账让她对钱有了管理意识

前几天,沧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大三学生晓云在学校超市采购了一些日用品。付完账走出超市,她一手提着东西,一手打开手机上的记账软件,写下了这一天的消费金额:卫生纸19.9元、洗发水58元、牙膏10.9元……记完账后,几行消费项目及金额等呈表格状排列,清晰地出现在她的记账软件上。

记账两年

弄清钱的流向

晓云养成记账的习惯已有两年了。她最初记账,是想知道自己的钱究竟花在了哪里。那时候,父母每月给她的2000元钱生活费,常常还不到月末就花没了。晓云觉得这种花钱习惯不好,便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记账软件。

记账软件非常方便。记账者每花出一笔钱,都能看到自己的剩余金额及支出,也能看到各项开支所占的比重。

养成记账的习惯后,晓云发现,她的钱大部分花在了餐饮上:今天几包零食,明天一份沙拉,后天跟同学聚餐……之前,她还以为网购衣服和化妆品是最大的开支。

那时候,晓云发现她在书籍和学习上的花费很少,餐饮和交通则占据了50%以上,日用品大约占20%,网购衣服和化妆品大约占20%,游戏充值和开通视频会员的花费大约占10%。

记账后,晓云不再像之前一样花钱如流水,每月还能剩下一部分钱。“记账之后,我对自己的钱做到了心中有数,对钱有了管理意识。”晓云说,

“之前没有记账的时候,我对钱几乎没有概念。现在,我花钱不再那么大手大脚了。”晓云的一名室友告诉记者。

沧州师范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宿舍一共8个人,每个人都有使用记账软件的习惯。她有一个室友,大到买电脑小到买辣条,都会一一记录下来。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大二学生告诉记者,她和两个比较要好的朋友,每人每月的生活消费大概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最初,只有她有记账的习惯。后来,在她的带动下,几个朋友也开始记账。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记账的大学生里,女生占了大多数,而男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

是记账

更是规划生活

小小的账本不仅反映了主人的生活习惯,也能看出主人生活重心的变化。有些人在穿衣打扮上支出较大,有些人则更偏重于满足“口腹之欲”。

读大三的晓云备战考研,买了不少考研专业书籍和英语视频课程。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一共600多元。晓云在记账软件上仔细记录下这些花销。

随后,晓云发现,与学习有关的支出渐渐增多:笔记本、笔芯……学习方面的支出增长到30%。

“每次在记账本上的记录时,仿佛都是在与自己对话。在这个过程中,钱被一笔笔理清,而我的生活好像也比以前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知道该集中自己的精力,专注于当下要完成的事情。”晓云告诉记者,她在记账的时候,获得了一种掌握生活的成就感。

已记账2个月的刘雨钦,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起初,刘雨钦记账是为了给自己攒一笔“旅游基金”。

在记账之前,刘雨钦总是沉迷于一场场吃喝和一件件新衣服的即时满足,花钱如流水。等到她想为自己的西藏之旅预订酒店和机票时,才发现囊中羞涩。

在花钱没有规划之前,刘雨钦总觉得还没到月底就向家里伸手要钱不太好意思,便学会了精打细算。记账两个月之后,刘雨钦攒下了800多元。

“记账让我养成了延迟满足的习惯,让我为了最想达成的目标而忍耐住其他的欲望。我觉得特别好。”刘雨钦告诉记者。

刘雨钦告诉记者,现在,她不仅使用记账软件记录每一笔开支,还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个具体的小目标,比如英语六级考试分数达到540分,每天要少玩手机,保证按时吃饭和按时睡觉等等。记录生活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刘雨钦的生活和学习。

沧州师范学院教务处的一位老师赵倩倩告诉记者,她发现很多学生都在记账。小小的习惯,让这群校园里的“记账族”树立了良好的消费观和人生观,也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规划,条理清晰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2021-09-30 本报记者 吕依霖 摄影报道 很多大学生在记账软件上写下每一笔生活开支。那一串串数字,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消费轨迹,也让生活变得更有条理——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6678.html 1 校园里的“记账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