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1年09月29日
第04版:04

黄骅农家妇女魏永霞把废旧轮胎、树枝制成景观花卉,在花艺软装业独辟蹊径——

“废品”变美景 枯木成“艺术”

本报记者 李圣哲 本报通讯员 张瑞昌 摄影报道

利用“废品”和绢花制作工艺品。

旧编织袋、废轮胎、秸秆、树枝……我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这些物品,很多人认为是无用的。黄骅市齐家务镇同西村村民魏永霞,却利用这些“废品”制成了景观花卉。

一个订单让她

找到新出路

魏永霞今年42岁,是土生土长的同西村人,前些年一直在天津打拼。

去年受疫情影响,魏永霞从事的鲜花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多重压力下,她开始考虑转行。可是,她只懂得鲜花、插花,如何转型深深地困扰着她。

“当时已经做好准备,一旦门店关闭,就去找别的工作。”魏永霞说。

没想到,一个意外的订单让她找到了新出路。一天,花店接到一家公司的业务。当时正值冬季,客户开业,要在室外做绿化。“大冬天的,在路边摆鲜花,那不冻成冰块了。”魏永霞很苦恼。

“你可以用绢花,就是仿真花。现在技术进步了,能以假乱真。”一位朋友在一旁说。

一语点醒梦中人。仿真花绿化,让低谷中的魏永霞拿下订单,更给她开启了新事业的大门。

“假花等工艺品比鲜花成本低,更易保存,受众更广。”魏永霞说,就这样,她确定了转行的方向。

自学工艺品制作方法

去年4月,魏永霞开始通过网络学习轮胎喷绘,利用废旧花盆、树枝进行DIY。

凭借自身的经验与努力,魏永霞很快掌握了制作这些工艺品的要领。接着,她开始寻找合适的场地。

这次,魏永霞把目光放到了家乡同西村。她仔细考察市场后发现,制作这些工艺品需要大量的旧轮胎、桃树枝、秸秆等,这些是农村十分常见的物品。而且,村里现在通了长江水,改了天然气,交通也十分便利。所以,她决定回村创业。

“同西村原材料丰富,还不用背井离乡,我觉得回村创业是个好选择。”魏永霞说。

很快,她和丈夫在同西村成立了一家景观公司。

可是,要想形成规模产业,只有他们夫妻两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魏永霞制作了一处由废旧轮胎、树枝与假花制成的景观,免费让村民参观。有意愿的村民可以免费学习,还可以到魏永霞的公司工作。

旧轮胎、秸秆、树枝

都能制作工艺品

走进魏永霞的公司,几名村民拿着晾干的麦穗,正进行脱糖、脱脂处理。“这些小麦脱糖、脱脂后,还会进行上色等处理,最后做成工艺花卉,用于花艺软装工程。”魏永霞说,现在他们主要用旧编织袋、废轮胎、秸秆、树枝制作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主要销往安徽、河南、天津等地,用于公园造景和单位装饰。

魏永霞说,接下来,他们还会努力创新,将这些“废物”充分利用起来,朝着制作精致工艺品的方向发展。

2021-09-29 本报记者 李圣哲 本报通讯员 张瑞昌 摄影报道 黄骅农家妇女魏永霞把废旧轮胎、树枝制成景观花卉,在花艺软装业独辟蹊径——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6506.html 1 “废品”变美景 枯木成“艺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