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8日
第17版:17

大南门外武风烈

白世国

沧州古城南有阜民门,俗称大南门。大南门外的百姓多做勤行生意,贩卖粮食、牛羊等,或到运河码头扛脚、拉纤谋生,为了自卫、谋生,大多习武。大南门外成为了沧州武术的一处发源地,并不断传承发展。

一 运河滋养习武之风

明清时,沧州为运河上著名的码头,是南北货物流通的必经之地,也是货物的集散地。南来北往,形形色色的人在此留下足迹,各种文化在此碰撞、交融。各业相争,恶霸、地痞、无赖横行。大南门外的百姓为了自卫、谋生,大多习武。

查拳、滑拳传入沧州的时间,可追溯到晚清,在大南门外广为传播。查拳、滑拳发源地为鲁西,在冠县、聊城、临清、沧州等运河沿线城镇流传甚广。教门弹腿动作干净利落,重于实战,是查、滑门派的共有拳种,也是入门习练拳种。武林有“从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的拳谚。沧州与临清是教门弹腿习练者的重要聚集地,且位于南京与北京之间,是运河促进了沧州大南门外武术的交流与发展。

大南门外多是普通百姓,但也有例外。十二宅的刘家是富户,在沧州周边广有土地,商号更是多不胜数,对贫苦百姓格外照顾。大南门外习武者众多,跺脚、挥拳时的声声喝喊,令那些对刘家心生歹意的盗贼望而却步。

相传,一伙恶霸依靠官府势力强占沧州运河码头。他们盘剥压榨脚行、纤夫及生意人。人们控告到官府,官府不管。大南门外的百姓不甘被压榨,一天深夜,精通武艺者数百人携带刀枪夜袭码头,恶霸一伙被打得连连求饶。事情闹大了,官司打到州衙。刘家同情大南门外百姓的遭遇,出钱善后,利用乡绅地位与官府据理力争,官府将部分码头判给大南门外的百姓管理使用。

刘家有位名叫刘凤舞(1816年-1893年)的当家人,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出资重修文庙。他还捐资修缮文昌宫、闻远楼等。饥荒年间,设立粥场,使数万饥民活命。乡亲们感念刘家恩德,修了座木牌坊,挂了一块“乐善好施”的匾。

二 成兴镖局与“镖不喊沧”

刘家家大业大,雇用大南门外成兴镖局的镖师守护安全。

成兴镖局由著名武林高手李冠铭创办于道光年间。开办镖局是因为李冠铭家族的人多做粮食、牛羊的贩卖生意,经常到山东等地,便邀请李冠铭跟随,行程有安全保障。时日久了,李冠铭萌生了开办镖局的念头。成兴镖局的位置大致就是现在清池大道与解放路交叉口联通大厦。

李冠铭押镖行走天下,广交英豪,与各地武师较技从无败绩。镖局有三顷地,供习武徒众及南来北往武友所需,成兴镖局和沧州武术之名威播至远。

也有人不服气的,外地镖师路过成兴镖局,喊镖而过,耀武扬威。他们的不敬之举,冒犯了李冠铭。于是上演了那场至今令沧州人津津乐道的场景,民国二十二年版《沧县志》有精彩描述:“(李冠铭)驰马追之,超其前有石坊,冠铭手攀坊梁以股夹马起,马跳嘶,不能少动。镖客大骇,逊谢哀之。冠铭大笑,驰去。”

不知从何时起,李冠铭立下“镖不喊沧”的江湖规矩。自此,不管哪儿来的镖客,途经沧州,都不得喊镖号。

李冠铭博采众长,创立沧州成兴镖局——李冠铭大六合门,简称大六合门。李冠铭传艺给侄子李凤岗,是镖局第二代大掌柜。他善使双刀,人称双刀李凤岗,在武林中威望极高,徒弟走镖过山东等地报其名号便可安然通行。李冠铭授徒王殿臣、刘玉亭、刘化龙等人,皆武功上乘。

某日,又有外地镖客经过大南门外,喊镖而过。刘化龙闻讯不悦,快步追出去,片刻之后提一把单刀返回成兴镖局。外地镖客走到曹庄子发觉背后的刀鞘还在,但单刀没了。知道遇上了高人,惊怵不已。

燕京大侠王正谊也出自成兴镖局,是李凤岗入室弟子。王正谊,号大刀王五,在北京半壁街开办源顺镖局,结识了谭嗣同,授其武艺,二人惺惺相惜。王正谊联络武林人士,协助谭嗣同维新变法。变法失败,谭嗣同受刑。王正谊冒着生命危险为其收尸,并亲送灵柩回湖南。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王正谊被反动势力枪杀于前门东河沿。

三 乱世精武,英杰辈出

1912年,中华民国初立。军阀混战,城旗变幻,匪盗横行,百姓涂炭。乱世间,大南门外武林英杰辈出。

成兴镖局第三代大掌柜名李庆临。民国版《沧县志》对其记载“能传其家学”。李庆临身材魁梧,力大过人,善使一条重36斤、长一丈二尺的大杆子,有“大杆子王”之誉。随着铁路运输及金融业的发展,镖局行业日薄西山。李庆临顺应时事停办镖局,开斗店谋生,依然习武不辍。

1937年,日军侵占沧州城,83岁高龄的李庆临创办庆临国术社,与同门李树亭等人共同传艺。国术社成立时,李庆临特意请摄像师拍照。他长须飘飘,端坐正中,身后是自家的公利号斗行总栈,院墙上挂满三节棍与刀剑,长枪短棍列立门侧,弟子们精神抖擞演练武艺。庆临国术社传授弟子百余人,著名者有张风山、胡云田、李跃山、李占祥、李志云、李秀亭、姚宝云等,为日后沧州武术的复兴留下了火种。

大南门外还有一家著名的把式房,由武林高手马云龙(1868年-1952年)创办。马云龙脚行出身,靠推大轱辘车运载粮食的微薄所得维持生计,是隐匿乡野的高手。马云龙师承刘化龙,精通滑拳,打起拳来气势贯通,犹如龙翔虎潜。马云龙一生没走出沧州,但弟子的成就足以令其骄傲,著名者有王子平、胡万通、高宝太、冯锡同、张凤山等人。

王子平博采马云龙、沙宝兴、李树亭、杨鸿修等名师之长,武艺精湛。民国十七年(1928),王子平在南京中央国术馆任少林门长。此后数年间,王子平接连击败美、日、德、英等诸国来华挑衅的拳师,备受国人爱戴。

此外,大六合门清真国术社也很有名气。精查拳的沙宝兴,精滑拳的王振鹏、尹凤元,精六合拳的吴凤鸣等人皆开门授徒。

1947年,沧州城解放。这一年,李庆临去世,享年93岁。李庆临的离去似乎预示着旧日武林的逝去,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四 “大南门外”的武术传承

时光流逝到2021年秋,沧州已发生天翻地覆般的变化,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南城墙、护城河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解放路。昔日的城里小礼拜寺易名清真女寺,与北大寺隔解放路相望,已无“城里”“城外”之分。附近有武馆授徒,教授传统武术套路。

当今社会安定,法制日益健全,加之比赛规则的限制,诸多插眼、击打太阳穴、锁喉、踢裆等杀招,以及佯败求胜的险招、绝招,老师傅们很少传授。有的老师傅教拳械套路,但很少讲拳理与拆招,担心弟子出手伤人。先辈们在乱世时为求活命、谋生存苦练的杀人技,有的已断绝。

每日清晨,清真女寺南侧的小广场都会聚集一些习武人,气氛轻松活跃。有父子相传、师徒相授者,更多的是武友交流切磋及个人演练。这些人皆来自昔日的“大南门外”。

有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习武刻苦,引人注目。他叫马政,跟随老师傅们习武多年。今年6月,他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准备应聘体育教师,立志在校园传播传统武术。

临近上班时间,解放路上行人熙攘。众人大多停止习武,整理好衣装、器械,或骑车,或步行,消失在熙攘的人流中。马政还要继续练一段时间,一招一式铿锵有声,虎虎生风,透着蓬勃的朝气。阳光透过树木的枝叶落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暖色。

2021-09-28 白世国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36407.html 1 大南门外武风烈 /enpproperty-->